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发布 2020-11-20 19:09:28 阅读 9776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数学组:阿提古丽。亚森。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意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

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同学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笼统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

让同学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教学中我会引导同学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同学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

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有面?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封闭图形的面积。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

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

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4.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介绍老师自己的方法:用小正形去量它们的面积(课件演示)

用三角形可以吗?用圆形可以吗?

用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可以吗?师:引出在测量物体的面积时,必须要用统一的面积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协助。

(4)同学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定出现矛盾:**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丈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页的内容并考虑下面问题: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量一量)

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 第76页第2题。说一说丈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1. 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这个题是针对学生已经建立面积单位大小表象的基础上设计的,达到及时巩固知识的目的。]

第二题:请你当小判官:

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是3分米( )

2、教室门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米( )

3、物体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

难度有所提升,让学生辨析,使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更深刻]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三年级下册

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 直线,掌握了长方形 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知道图形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2 学生听说或见过有关面积单位。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是他们学习几何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二 充分感知,引导建构。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1 指一指 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有面?2 摸一摸 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3 比一比 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指出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4 运用 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新华中心学校。普会金。教学目标 1 通过摸一摸 看一看 比一比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通过观察 重叠 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2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通过比较 观察 动手围一围实际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3 使学生体验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