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发布 2020-11-05 05:56:28 阅读 5894

黄河颂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味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教法】讨论法陶冶法讲授法朗读法。

知识链接】1.创作背景。

2024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2024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作家作品。

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2024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吟咏黄河的优秀诗文。大家能举出自己最熟悉的例子吗?

今天,我们将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澎湃气魄( )高山之巅( )狂澜( )哺育浊流屏障( )一泻万丈( )滋长( )劈( )

2.解释下列词语。

滋长巅。哺育狂澜。

摇篮浩浩荡荡。

澎湃宛**

辗转九曲连环:

3、整体感知。

1).这首颂诗由朗诵词(第一节)和歌词(第二节)两部分组成。其中朗诵词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和。

三、小组合作**及展示。

1.“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诗中哪些内容?其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想象?“望”可以换为“看”吗?

2.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3.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摇篮:屏障:

4.为什么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四、教师精讲点拨。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课堂达标检测。

1.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能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一朵浪花来解释一下吗?

3.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写出几句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六、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总结与反思:

七最后一课(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 ,**的相关常识。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并整体感知内容,理清**的故事情节。理解小弗朗士前后变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点,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教法】:默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家。他的短篇**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的代表作之一。

二、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2024年)。普法战争是1870—2024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文学常识。

1.文学体裁:**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的概念:**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微型**)。

导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同学们,当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来临时,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当奥林匹克盛火在中华大地成功点燃时,与奥运同行、为奥运喝彩,成为中华儿女的最强音。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中国。这是因为我们怀着同样的感情---爱国主义。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发表感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感受一下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和表现呢?

二、 检查预习。

1、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

xuān( )闹 chà( 异ào( )悔qídǎo

gěng( )住钥匙( )踱( )郝叟。

2、理解词义。

诧异祈祷:宛转懊悔:

3、整体感知课文(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第一部分,从到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点,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开端)

第二部分,从到是**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发展)

第一层从到写小弗朗士跑到学校后见到的种种不平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

第二层从到正面揭示“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

第三层从到韩麦尔老师和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从到**结尾。写高潮和结局)

三、小组合作**及展示。

1、小弗朗士去学校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这些景物描写起何作用?

2、到了学校、小弗郎士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将今天和平时上课的情形进行对比有何作用?

作用:四、教师精讲点拨。

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1、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的变化。

2、朗士态度的变化: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

b、从怕老师到。

c、从到认为法语学习十分容易。

3、变化的原因:

五、课堂达标检测。

一)、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 (塞进、装进、送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敬佩、敬仰)。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学习导航。本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 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像 理想 中所说的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

七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6 理想。流沙河。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诗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能力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朗读 理解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追求美好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领悟诗理。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语言精警 饱含哲理的特点。学法指津 本文是一首哲理诗,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之于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六 往事依依。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 掌握书下面常用的生字词,积累一些古诗文。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徜 徉 浩淼 雨晦 绚 丽心旷神怡 素娥婵 娟雕镂 镌 刻谆 谆教导。二 完成下列词语 搜索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