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理想。
流沙河。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诗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朗读、理解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美好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领悟诗理。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语言精警、饱含哲理的特点。
学法指津】本文是一首哲理诗,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本文结构巧事而意蕴深远,诗歌用形象化的语言及丰富的意象诠释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内容,从多种角度赞美了理想,用充满韵律的语言展示了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内涵深刻。
相关链接】一、作者资料流沙河(1931~),原名余勋坦,四川成都人。高中时就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
20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2023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本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由此被打为右派,遣送回原籍劳动。
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代表作品有《就是那只蟋蟀》《寄黄河》《故园六咏》等。此时他诗情勃发,逐渐走向成就,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出版20种。
二、诗歌特色。感情真挚而深厚。学识同诗情相结合,科学性同幻想相结合,构思奇巧,富于浪漫色彩。
注重吸收古典诗词、民歌和新诗的特点,追求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从形式上看,流沙河的诗作无一定规律,有的异常规整,是标准的新格律诗;有的长短句相间,颇有词牌、小令之风;有的则行段很不整齐,是标准的自由诗体。
预习导学】1、课前思考。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
2、你对理想的理解是什么?你曾树立过理想吗?
3、理想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二、初读,读通课文。
1、看相关链接,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
3、在读音准确、停顿恰当的基础上,注意语调、语速和感情处理。
三、再读,读懂课文。
1、划一划,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分析自己喜欢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最喜欢的2~3节。
四、展示预习成果(小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解决预习题目,如果还有讲解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大展示)
1、 我所在小组讨论后需要展示的是:
2、 我自己还想展示的是:
3、 我在同学展示中学到了:
课文研读】一)精读品味。
1、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补充下列空格。
总说理想的意义(1)
理想境界理想的)
说明理想的各种意义(2~11) 理想的4~7)
理想的8~11 )
鼓舞人们12)
2、概括全诗主旨。
3、“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这句话的含义。
5、诗歌背诵,挑自己喜欢的2~3节背诵。
二)质疑**(可以理解性质疑、写作方法的**、欣赏性**、拓展性**等)
1、关于文章内容,我有如下质疑或体会:
2、关于本文写法(结构、用词、修辞),我有如下质疑或体会:
3、我从同学的质疑中学到:
拓展创新】1、说说理想名言警句(背诵接力)。
2、依照例句,完成下面的句子。
1)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仿句:知识是知识是。
2)例句: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仿句:知识使你知识使你。
3、请模仿下面的一节诗也写几句。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4、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请结合你所知道的人和事,举出一两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这个论断正确。
整理学案】1学生整理(要求:重点要注意双色笔标注的问题整理,课堂生成整理,易错点整理。最后绘出知识导图。
知识导图呈现的形式可以结合学习内容特点绘成知识树,知识纲目,图表等各种形状。)
2老师整理(提示:积累课堂中的闪光点,指出存在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分层检测】1、积累与运用。
1、 给粗体字注音:
脊( )梁玷( )污扒( )窃。
诅( )咒缀( )连蜕( )变。
2、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乘载( 将强。
3、 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缀弧蜕。辍孤税。即。既。
4、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
可望不可即:
2)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玷污:3)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碌碌终生:2、阅读与品味。
1)课内文段理解。
阅读诗歌"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梦。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完成下面思考题。
怎样理解"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这句话?
找出与《山的那边》内涵相同的句子?
“理想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既是“获得”又“牺牲”矛盾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最末一节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你有什么理想?准备如何实现你的理想?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二)类文品读。
有人说,美是财富。贫困者因之而富有,浅薄者因之而渊博,愚昧者因之而聪敏,平凡者因之而崇高。
有人说,美是力量。消沉者因之而(a),怯懦者因之而(b),动摇者因之而(c),犹豫者因之而(d)。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
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1),(2),(3)。作为一个中学生,你捧起语文课本,也难以发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气象万千的自然美,异彩纷呈的社会美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美。
因此,要想得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学生应该学会发现美,具备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做到既会发现美,又会体验和欣赏美,进而去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1.适合本文的一个恰当的标题是( )
a.要学会发现美 b.生活处处都有美c.什么是美 d.谈“美”
2.根据文义给短文a、b、c、d处各填一个恰当的词语。
abcd3..文中(1)(2)(3)处各漏掉了一句话,从下列各句中选出来放回原处。(只填序号)
a.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b.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c.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4..从开头一段中为下面几个词找出反义词。
浅薄愚昧:平凡贫困:
5.文中画线句子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6.文中“美的财富”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7 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中一些精彩词、句。
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感悟《行道树》所赞美的崇高精神,提升阅读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爱护自然的意识,培养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感悟行道树的形象,学习行道树的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行道树》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法指津】本文中的《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奉献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问题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第一次真好》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新鲜而刺激,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相关链接】作者资料。
张晓风(1941——)女,作家,笔名晓风、桑科。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
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喜爱创作。**、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作品蕴涵爱国怀乡情感,著作有《白手帕》《红手帕》《初雪》《孤意与深情》《春之怀古》《花之笔记》等。
预习导学】一、课前思考。
1、你觉得马路两边的树有什么作用?
2、行道树有什么特点?
3、 作者歌颂的是什么精神?
2、初读,读通课文。
1、看相关链接,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
3、品味文中精彩句子,作好批注。
三、再读,读懂课文。
1、细读文章回答“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七年级第二单元地理导学案
班级姓名。第2课地形图的判读。一 海拔和相对高度。1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种差异一般用和来表示。2 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为 3 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 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 5 常见的地形类型有五种。6 常见五种地形的比较 二 等高线地形图。1在地图...
七年级 上 第二单元导学案
2.1 生物与非生物。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 寻找蜗牛并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2 能区别生物与非生物。3 能区别动物和植物。4 体验认识生物的最基本的方法。观察 并借助工具观察 学习重难点。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自主预习。1 将下列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猫 ...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学习导航。本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 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像 理想 中所说的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