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老师:段周格。
自主复习】第6课:《黄河颂》光未然新诗。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颠。澎( )湃( )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
狂( )澜。
屏( )障( )
哺( )育( )
九曲( )连环:九曲:有很多曲折的。 连环:一环套一环而连成串的环,比喻互相接续、关联。
2.填空:《黄河颂》选自组诗这是一部大型合唱**作品,( 作词,( 谱曲。
他歌颂黄河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
第7课:《最后一课》都德**。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郝( )叟( )法文人名的音译。
哽( )懊( )悔( )
祈( )祷( )
踱( )步赚( )钱气氛( )
最后一课》是( )国作家( )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 )思想的**,故事的背景是( )战争。作品写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文章以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并以他的视角来观察、描写( )先生这一形象,通过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及心理变化,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 )和对侵略者无声的( )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逼( )狭( )
崎( )岖( )
阻( )抑( )阻止抑制。
回( )环( )曲( )折( )
亦( )复( )如是:
一泻( )万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作者是( )这是一篇用( )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以长江大河比喻的进程
第9课:《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炽( )痛( )
嗥( )鸣( )野兽)大声嚎叫。高声呼叫。
斑( )斓( )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谰( )语( )
怪( )诞( )
亘( )古( )远古。
默( )契( )
田垄蚱( )蜢( )污( )秽( )镐( )头。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现代作家原名( )这是一篇( )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从文章来看,标题的要点应在于“誓言”。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第10课木兰诗乐府民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 )可( )汗( )鞍鞯( )辔( )头溅( )溅
啾( )柝(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2)惟闻女叹息
(3)愿为市鞍马 (4)赏赐百千强
(5)出郭相扶将 (6)著我旧时裳
(7)双兔傍地走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9)万里赴机戎 (10)旦辞爷娘去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通( )
合作**】1. 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2 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3. 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4.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
目标检测】1.用原文填空。
1)木兰替父从军原因是:
2)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
3)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
4) 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
5)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
6)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7)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8)表现木兰回家后家人喜悦的诗句:
9)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句子:
10) 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3.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 )代( )编的《 》这是( )时北方的一首。全。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课前复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巅 澎湃狂澜 屏 障哺 育九曲 连环祈 祷 气氛崎 岖 阻抑 一泻 万里炽 痛嗥 鸣谰 语亘 古污秽 默契 斑斓 2 文学常识。1 黄河颂 选自组诗 黄河大合唱 这是一部大型合唱 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修辞 呼告反复比喻。字统领全诗。2 最后一课 是国作家写的一...
七年级下第二学案
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编制人 李仕铭审订人 蒋海慧。使用人 班别姓名学号。第三节青春期。第四节计划生育。学习目标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说出我国计划...
七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6 理想。流沙河。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诗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能力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朗读 理解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追求美好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领悟诗理。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语言精警 饱含哲理的特点。学法指津 本文是一首哲理诗,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之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