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注意“给”“濒”的读音,“予”“坠”“岂”的写法,能正确理解运用“抉择、摇摇欲坠、置之度外”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并能复述。
2.理解课文内容,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
3.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培养学生高尚无私、给予奉献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体会沙漠中的饥渴之人在生与死面前艰难的抉择。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教师准备课件,《爱的奉献》歌曲。
教学过程。一、深读感悟。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结识了一位孤独的旅人。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用真情和爱心编织起来的文章。
(二)出示感悟题:(课件)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再结合重点词语把自己的理解及感悟写在书的空白处。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带着自己的感悟读一读。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组织学生运用“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说一说、写一写”的学法,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互学互教,优势互补,把自主读书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划,作简单批注的良好读书习惯。
】三)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思考、批注。
四)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把自己的感受、体会说给小组同学听,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在生生相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实现的,合作学习,使学习效率达到最高。指导学生按“读、思、圈、注、议”的方法自学。】
5)全班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预设一: 旅人的坚强,永不放弃的精神。
1.片段:抓住“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放眼四周、黄沙茫茫、看不到一点绿色、苦苦挣扎、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走。”(感受到沙漠环境的恶劣,及这个跋涉者对生命的渴望,具有坚强,永不放弃的精神)此时看沙漠的环境,(课件)想象当时这个旅人的样子。(课件)
幻灯出示茫茫的沙漠,感受炎热与饥渴。
2.同学们想象一下,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此时又饥又渴,还迷失了方向。假如是你,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3.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实,也就是在我们看来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然而他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他表现得很坚强。谁能读出他的艰难与坚强。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
师评:你很勇敢,但老师从你的读中没感受到在茫茫的沙漠中行走的艰难,谁再读读?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而且自己仿佛正感受着这种行走的艰难)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读书时展开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与老师、同学们交流。】
在极度饥渴难忍,濒临死亡,他还苦苦支撑的时候他看到了什么?(课件)
预设二:旅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第三四自然段。
1.抓住第三自然段“用力抽水,气恼至极”(感受跋涉者由希望到绝望的情感历程,进而感受到对生命的渴望。)此时设计他当时发现抽不出来水时会怎样?
2.抓住“小心翼翼,果然”(感受水的珍贵及拥有救命水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3. 课件出示第四段:水壶里有水,证明了纸条上的话有一部分是真的了。这时我们的主人公面临了一个很艰难的抉择?(课件)出示对比句子。
对比句子:怎么办?这位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怎么办?这位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4.如果你是这位沙漠旅行者,你会怎么做呢?想象一下。
1)喝掉那壶水。自己走出了沙漠,而后来的人绝望而死。
2)把这壶水灌入汲水器。
a:却没把水吸上来,于是……
b:涌出了泉水:如果纸上说的是真的,那么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泉水,不仅可以解救自己,还可以供给更多的同样在沙漠中面临困境的人;
这的确是艰难的抉择。大家都意识到这壶水对自己的生命有多重要。 他的心情怎样?(矛盾、犹豫)请你把描写这种心情的句子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指导学生的朗读:自读—小组中读—班级朗读—师生评价指导朗读—同桌练习读—班中展示读。
预设三: 旅人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
第。五、六自然段。
1.生死就在一念之间,他又是怎样的心情?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课件)
抓住“犹豫再三”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体会 “犹豫”什么意思,“再三”呢?“犹豫再三”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2.这艰难的抉择其实就是生与死的抉择,但这个人最终选择了把水灌进汲水器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到底为了什么?(为的是给像他一样濒临死亡的迷路者也能留下一壶救命之水。)
3.抓住“痛痛快快喝了个够” 此时的主人公是什么心情?(感受到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后所获得的身心愉悦。进而感受到帮助别人可以快乐自己。)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通过“读、想、问”,提出值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确立**学习的目标,深入了解沙漠中这位旅人的做法,领悟其中蕴含做人的道理,从而进一步感悟“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4.你认为这位旅人有怎样的品格?
高尚无私、置生死于度外、给予奉献)你除了感觉到他这种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你还体会到什么?
感受到了主人公为自己关爱、帮助别人而兴奋不已,这正是他从给予中体味到的快乐。现在,他想把这种欢乐告诉每一个沙漠旅行者。齐读他在纸条上加的这两句话。
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课件展示)请你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希望这句很富哲理的话,也会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同学。齐背这句话。
如果你也因此得到了甘甜的泉水,你会在纸条上写些什么?
相信我们的话,你一定会打出水来的。
生命之花将在你手中开放。)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感情升华
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一谈。我也曾因为___而感到快乐(课件出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份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快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奉献》)
二、拓展阅读。
给”永远比“拿”愉快。
有一年,俄(é)国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儿子在院子里栽了好些花儿。
春天,儿子栽下的花儿盛开了。高尔基看着窗下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这样的:
“你走了,但你栽的花儿留下来了。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问题:你怎样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
三、有效练习。
给予。给予是手留余香的共享。
给予是先人后己的谦让。
给予是不怕超越的真诚。
给予是不畏生死的无私。
给予是。给予是。
给予是。给予是。
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横线上补充词语。
板书设计。15 给予的故事。
抉择。给予奉献。
生乐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 给予的故事冀教版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给予的故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写本课生字词。正确 流利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 读 悟 讨论 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 给予的故事冀教版 4
学科课题。语文。年级给予的故事。四。主备课人课型。新授课。1 学会书写十个生字。教学目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3 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明辨事理,提高认识。幻灯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给予的故事
15 给予的故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3 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问题。2 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小组讨论 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