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最关键。
——《杨氏之子》课后体会。
今天早上第一节听到的是陈克素老师的古文教学课《杨氏之子》,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听陈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每一节课都会让人惊喜不已。
五年级下册的这篇课文,是学生初次接触古文,也会让五年级的老师犯愁:到底该如何教小学生学古文呢?从这节课来看,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十分重要。
一、导入环节激趣。
上课了,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会说话吗?”学生们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陈老师笑着说:“这真是废话,你们当然会说话了。那老师再问你们,能把话说好吗?
把话说好就是指非常善辩,能说会道,有些机智的话语能使人摆脱尴尬,有些幽默的话语能使人心情愉快。”这时学生才明白了,有的笑着点头,有的摇摇头,老师引出课题:“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个很能说话的人,就是杨氏之子。
”先理解“氏”和“之”意思,接着说说题目意思。
开头的一个问题把学生问糊涂了,听着老师下面的话,学生才把脑中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原来是指很会说话的人啊!”“原来杨氏之子就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啊!
”简简单单的几句导入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勾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朗读古文寻趣。
这节课,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来读古文,学生读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的。来看看陈老师的朗读指导。先自由读一次就举手,说说这篇文章跟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
在比较中学生知道了这是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陈老师告诉学生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看“之乎则也”、“曰”来停顿,后来的学者为了方便大家朗读加上了标点,试着一口气读下来,不看标点符号。学生自由练。
然后老师来范读,说说老师读的跟你昨天读的有何不同?学生发现有些地方的停顿不同,老师请学生拿起笔,用“/”在书中标出停顿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再练读古文,读得津津有味的。
老师出示了文中词语:惠、造诣、禽、应声答曰、为设果。指名读,齐读,提醒多音字“应”和“为”的读音,重点指导“曰”、“惠”、“禽”的字形。
现在才指名让学生站起来读古文,第一位男生读得磕磕碰碰的,老师指出毛病,应该做到“声断气连”。第二位男生读得真好听,很有古味,停顿掌握得好,声断气息不断。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又请了一名男生、一名女生读,明显地进步了。陈老师继续让大家练读。全班再跟着老师读全文,个个都读得那么投入,我们这几个听课教师也跟着一句一句地读。
跟读完了大家再自由练读。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读,但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都有质的提高。学生就这样爱上了读古文,在读中寻找到了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品味语言聊趣。
陈老师无论在学生面前还是我们这些来学习的老师面前,都像是个亲密的好朋友,活泼的大姐姐。在课堂上,学生不会感到拘束不会感到压抑,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心地聊着自己的所得,陈老师从不会批评学生,总是鼓励、帮助学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一遍又一遍反复地读课文后,陈老师就让学生大胆说说这篇古文的大意是什么。学生说错了,说得不够完整,老师亲切地帮他指出错误,引导他说正确了。接着借助书下的注释和词语手册,把不懂的词语意思注在旁边,学生静静地自学着。
自学完了,让学生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在读的基础上的理解,通过自学后的理解,学生们轻轻松松地克服了古文难懂的难题,也更有信心来学好古文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古文的兴趣变浓了,也学到了一些学古文的方法,真是收获多多啊。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听课反思感想评课稿材料
听课感想 杨氏之子 听课反思。威海市千山路小学董吉超。听了郑会老师的 杨氏之子 我感慨颇多。都说文无定法,看来教语文更是无定法,只要使学生能学会的,都是好的,都是应该提倡的。杨氏之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 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 杨氏之子 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作业
五年级下册 杨氏之子 作业。昌乐县实验小学张玉清。五年级下册 杨氏之子 作业。昌乐县实验小学张玉清。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 作业设计张玉清。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 作业设计。昌乐县实验小学张玉清。五年级下册 半截蜡烛 作业设计。昌乐县实验小学张玉清。五年级下册 打 作业。昌乐县实验小学张玉清。五年级语文...
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杨氏之子》
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说课稿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位的第一篇讲读课文。第三单位的主题是 语言的艺术 有四篇课文。杨氏之子 是文言文,宴子使楚 是一篇传统的精读课文,半截烛炬 是个脚本,打德律风 是一段相声。学习这组课文,要修业生能感觉话言表达的艺术,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