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教材考试分析

发布 2020-09-26 14:29:28 阅读 1903

四年级上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共设八个专题,这八个专题又分成三类:一、二、四、五属于写景状物类,三、六、七属于写人记事类,八属于说理说明类。在每个专题末还设有语文园地,又分为固定栏目、机动栏目。

其实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材分析时教研员对课标学段要求、单元专题、语文园地、教学目标、每个单元的典型语段都做了详尽的分析、解说,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现就对上学年任教四年级语文一些做法、想法和在座老师做一交流:

一、1>1为什么说1>1?

前者“1”指的是一个教研组,后者“1”指的是教师个人。

我组语文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平日我们经常研讨,遇有争议题我们会共同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方法;每周初共同研讨后出周卷,赵长梅、戴荣霞两位老师也经常性连续出卷,从不计较干活多少。检测后及时批阅,我们不会仅限于此,我们还坐在一起横向比较,看看自己班哪一项与他班有差距,通过找差距来弥补自己班的弱项;临近考试我们四个人找兄弟学校“淘题”,戴老师下班后不辞辛苦还到书店淘有关课内阅读方面的题,然后,我们一起商量出最佳答案。通过我组教师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组教学成绩逐渐提高,离散率总是在三分内。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这句话更深深的印证了1>1!

集体的智慧让我们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准了,那接下来首要任务就是夯实基础。

二、夯实基础。

一)书里需要掌握的基础我们归为三类:

1、词语盘点。

2、日积月累。

3、课文背诵段落。

1、词语盘点。

词语盘点分为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两栏,其实词语盘点考查学生一是字音,二是字形。考试时出现的题型1、选择正确的读音。2、看音写词3、补充四字词语。

让学生掌握:1、读读写写里的词语不仅会读,而且还要会写;2读读记记里的词语要会读,四字词语必须要掌握,而且还要灵活掌握。例如:补充词语。

说明:四字词语要理解,重点字也要理解。例如期末考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

出示:为句子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理解。

猫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a拿着 b憋住气,暂不呼吸 c 除去,排除。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选音占了4分,看音写词占了10分,可见占的比例不小,我们千万不要小视词语盘点!

2、日积月累。

要求我们:会背、会默。

考试类型:以填空形式出现。

例如日积月累四,是让学生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

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胆小如鼠。

期末考试时是这样出题的:

先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三个自己积累的成语。

)飞( )舞如( )添翼 ( 刀小试。

照( )画( )老( )识途笨( )先飞。

你积累的成语。

在平日教学中我们要让孩子掌握 1、知道这些成语都含有动物名称2背诵并默写成语。3、平日练习时可让学生默写有关“马、龙、虎”等动物名称的成语,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后,那在考试时就不容易失分了。

3、课文背诵段落。(背诵部分有指定段落,还有背诵喜欢的部分。第二学期范教研员把背诵喜欢的段落都给老师们统一圈画出来,降低了难度。不知道这学期给你们圈画不圈画)

背诵段落一定要落在书面,通过练习达到三不:不写错字,不添字,不丢字。第一学期考的是第一课观潮第三自然段,形式是按原文填空。

告诉孩子无论默写,还是按原文填空,必须写完后一字一字读着检查,看看是否达到“三不”。

基础知识看起来简单,但要确实让学生掌握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们四人经常是反复练,练反复,直到每个学生都会了才肯罢休。

二、《古诗八十首》

考试时有两种形式,一是连线,另一种是判断。连线是给诗句和题目,然后连线;判断是这样出题的:

下面关于古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昼出耘田夜绩麻”是宋代诗人范仲淹《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诗句。

b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c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上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

d《梅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都是宋代大诗人苏轼。

从出题形式看,要掌握五知:知题目、知作者、知朝代、知诗句、知大意。

三、排列句子。

教研员说过排列句子是必考的,她说排版占地方,但是,此类型对学生是难点,就需要平日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以下面一段话为例:

2)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山上去玩。

4)我们先往东看,看到一座座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敞的街道。

7)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啊!

5)接着我们又往西看,那里是美丽的果园,有苹果树、山楂树,还有讨人喜爱的葡萄。

1)离学校不远有一座山。

3)我们站在山顶眺望着家乡的景色。

6)后来,我们又往南看,是广阔的田野。再往北看,有一条大河,好像玉带一样缠绕在青山之间。

这段话中1和2容易混淆,让学生明白必须先交待“有一座山”然后才能引出“老师带我们到山上去玩”;“到山上玩”引出“站在山顶眺望”;再找先后连接词“先往——接着——后来”;最后总结:“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啊!”平日在练习排序时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应该让他们说出方法、理由,长此以往,学生逻辑思维一定会有一个飞跃的。

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 教材的编写意图 1.全书配有彩色 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3.本册书共6个单元 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 a b c 三个部分,每个单元的话题都联系学生的实际,如爱好,家庭,朋友等。小学学的...

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整体内容分布 一 数与代数。1 大数的认识。2 三位数乘两位数。3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原来安排在现行教材第六册,现在因为整个计算的要求降低,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所以计算内容后移。二 空间与图形。1 角的度量...

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重视学生对语言 affordance 的生态理解。译林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将从我们的教学主体 学生,我们教学的依托 教材,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以及使我们的教学变宽的丰富的资源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学生 我们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所以首先我们着眼于学生。准确地解读我们的教学对象,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