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目标”前行。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历时三年,在大家的殷切期盼中,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终于颁布了。当我们满怀期待地翻开它,乍一看,它似乎还是原先的模样。仔细研读,才明白,那些细微的变化之处,有的是对原实验稿的调整、改进,有的是补充、增加。
而这完善后的课程标准,更彰显着它的思想和精神,更体现了对“儿童”的关注和尊重。
新的课标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1、 “语文素养”——关注了“方法和习惯”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这是修订稿课标中关于“语文素养”的一段表述,红色字体部分就是改动的部分,通过这些改动我们发现它有两点发展:一是丰富了语文素养的内涵,在原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积累”、“语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把“方法与习惯”纳入素养的视野。二是明确了语文素养须“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来“养成”,而不是采用强加的方式来进行。
我们的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非常优美的文章,就拿我们四年级上册的教材来说,七个单元,各有主题。具体的篇目有引以为豪的《天安门广场》;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泉城》、《九寨沟》、《雾凇》等;有洋溢着浓浓中国文化的《春联》、《元日》等,还有那充满异域风情的《田园诗情》,皆为文美,意也美的优秀文化。
2、 “写字”——明确了“指导“的要求。
写字教学的改革在这次新课标的修订中可以说是大刀阔斧的,也是最受大家关注的,有人做出了“新课标降低了写字要求”这样的判断,在我看来这是种误读。虽然有的学段的写字量有了非常明显的下调,但是就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写总数来看并未减少,仍然是识,写。所以要求并未降低,我反而觉得对于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而且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课标中起码有两条依据:一是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无一例外地提出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要求;二是破天荒地规定,小学阶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从时间上,教师的指导上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无疑是一种高度的重视。
尤其是我们四年级,将要面对下学期全市的写字团体赛,对生字进行细致的指导就更为必要。纵观四上的教材中,整体的识字量略微有了下调,但每一课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基本在10个左右,我想,如果每一课的每一个字都去教,课标中规定的10分钟显然不够。学生进入四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以往,我们更多的就是让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自学生字,教师指导得很少。
新课标颁布后,我们就该对10分钟的写字指导进行研究,我觉得我们扔可以让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来学习生字,在自学的过程中记忆字形等。课上10分钟,教师可以针对结构摆放、部件的写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如:第10课《田园诗情》中“恰”和“禽”这两个生字中都有个共同的部件“人”字头,而这两个人字头的写法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并进行书写练习。
另外还有形近字的区分指导如:“尤”和“龙”“未”和“末”等,同时应注重对于方法的传授和习惯的培养。当然,教生字也不一定就是这10分钟的唯一内容,一些小的练笔是否也可以是内容之一,各位老师见仁见智,但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
3、 “阅读”——崇尚“有效和自然”
关于阅读教学,修订稿课标也有一些很有针对性的调整。比如,针对阅读教学中架空教材,盲目拓展的倾向,特别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并增加了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内容,要求教师在钻研、理解、把握的基础之上实现合理的开发与创造。同时特别提出“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针对学生朗读“拿腔拿调、矫揉造作”的问题,课标要求“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并强调“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些要求更进一步地强调了教师解读教材的重要性,突出了对教材、学生的尊重。
在一堂课要有10分钟的写字指导的新形势下,教师就更要在教材解读上下功夫,要力争让课堂教学更清晰、更简洁,更有效。
4、 “习作”——关注“生活和个性”
新课标中关于习作教学的修订,最抓人眼球的应该是这样一段话“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这一改动无疑是要求我们要将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对于日记,四上的孩子已经不陌生。这应该是我们平时练笔的主要形式。而“书信”是我们四上中明确要求掌握的一种文体格式,我们怎样将它与学生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而不是仅仅就在一堂作文课上来让学生写一封信,这是我们老师该动脑子的地方。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一、新旧课标对比。
先让我们来将新旧课标中第二学段的目标做一个对比和梳理,也许可以让大家进一步明确我们的方向。
一) 识字与写字。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比原减少400个)第二学段的写字量的变化是三个学段中最为明显的,但是识字量并未变化。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修改后的表述对于使用字典、词典的方法和能力有了更为具体明晰的阐述。
原先的第5条,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调整到了综合性学习中。
二)阅读。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一条原属第一学段要求现在放到了第二学段,我想这样的能力应该在三年级就形成,到了四年级学生应该完全具备,所以进入四年级对于默读能力应该是个巩固和提升的阶段,也就是要让学生在默读中学习思考)。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这一目标在原实验稿中是单独的第7条,修订稿中并到了第二条,这应该是对读书能力的一个归类。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第2句原先是没有的,这一变化显然是在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展开想象”应该成为我们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细看这两句的变化,原先是要求“表现”,现在是要求“写清楚”,我的理解是,这是在降低习作的门槛,是为了面向更多的学生,同时这样的表述也更为明确,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应该让学生的习作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我觉得这一条的只是在表述上更为完善,意思并未有改变。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原为: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通的意见与人商讨。)这改变看似只是表述不同,其实现在的表述中更加强调的是“养成习惯”,既然是“习惯”,那我们就不能将要求停留于课堂,应该让这种“向人请教、与人商讨”变成一种日常的行为,成为学生人际交往中必备的一种能力。
原本的第3条和第4条合并为: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删: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表述更简洁。
五)综合性学习。
前面提过,识字写字中的第5条,调整到了这里。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将这一条纳入综合性学习,更体现了它的实践性,我们应该将它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形成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形成这种能力。
二、四年级上册的具体目标,教材中如何体现。
这是整个第二学段的目标,四年级是第二学段的后半期,学生进入四年级后,我们还应关注的是学生这样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四项重点训练项目的阐述: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这类的练习,第二学段的四册教材中反复出现,而且形式多变。四年级上册中。有的要求学生先解释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是在训练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告诉学生,理解诗句的时候,可以先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连词成句就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了。
有的是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词句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瞻前顾后”,能够明白诗句与课文内容的联系,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的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如《老师,您好!》中“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引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的观点。
有的比较一组句子,说说带点词语的用法:如《泉城》中“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同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1.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2.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有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这样的训练其实是在帮助学生把握泉水的特点,并且进一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语言,结合多**观察都了泉水流动的特点后,可以通过比较、互换的方式来让学生体会,这些词是如何表现泉水特点的。
我觉得这些词里比较难的就是“涌”和“冒”的比较。“涌”表现的是少而急,“冒”更能表现多而缓。但是要跟学生说清,我觉得是比较难的,只要学生能够体会就好了。
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下课了,同学们“涌”出了教室。让学生回想,下课时,大家都急着出教室,走到教室门口时就被挤住了,你是怎么做的?
想象那门就是泉口,你就是那泉水,大家都急着往外“涌”的样子。也许珍珠泉的泉水“涌”出来的样子,学生们就能够想象到了。
通过这些课后练习,“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等理解句子的方法就呈现在了学生眼球,学生再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的练习,就能逐步掌握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色
把握鲜明的教材特点。略谈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特色。了解教材的变化。本册教材的内容安排丰富多彩,既涵盖面广又重点突出。就编排体系而言是按照 语文课程标准 的 阶段目标 要求来考虑的,除了朗读 背诵 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主要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主要...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选文 课文编排和练习设计等都充分地体现了 语文课程标准 的理念,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本册教材选编的课文十分鲜明地突出了这个主题。如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 天安门广场 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 泉城 九寨沟 雾凇 等 有传扬民族文化,...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6.天安门广场。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准确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并能借助课文或词典理解四字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自然段,联系课文理解 象征 矗立 挺拔 等词语的意思。3.读懂课文,初步学习用找关键词 概括句的方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天安门是新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