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总书记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一观点表明
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②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③先进文化能够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汉字大体**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
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是生活中的场景,都是华夏祖先“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产物。这一事实说明。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自202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该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
“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这表明。
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也是竞争力 ③经济决定文化,国家经济发展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
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老物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通过积极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主要说明。
a.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c.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6.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并且其产值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有关专家**,到2024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年经济产值将达到8万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的销售收入。
这说明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a.②③bc.①②d.①③
7.加入wto以来,我国文化企业立足于民族特色求发展,通过经典的文化产品来宣传和介绍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看,这是
削弱和取代别国民族文化的需要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的需要 ③文化决定政治的特殊表现 ④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abcd.②④
目前,美国科技研究与开发支出为排名紧随其后的七个国家的总和,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所赚利润不计其数。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材料说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有重要地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9.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的最重要、最基础的产业 ③必须重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必须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0.下图漫画反映的观点是。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知识力量就是文化力量 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11.箱储卷轴心常逸,腹有诗书气自华。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追求知识成为一种潮流,让开卷阅读成为一种时尚,共建共享书香弥漫的美好生活。开展全民阅读,主要是基于。
a.人往往在无形和被动中接受文化熏陶 b.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c.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12.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13.2024年,聚焦雾霾及空气污染的深度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上热播,此片不仅引发了网友的评论热潮,更使各种品牌空气净化器产品再度热销。这表明。
a.大众传媒已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消费心理对人的消费行为有决定性的作用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14.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显著增强。所提议案不仅数量明显增多,而且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出席人大会议再也不只是拍拍手、握握手、举举手了。
这说明。
a.文化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c.发展民主政治有赖于文化素养的提升 d.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15.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是因为。
a.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d.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
16.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7.继“光棍节”之后,天猫又经过包装塑造之后打造出“男人节”,目的是利用各种节日促进销售额的增加。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d.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18.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到2024年的总出货量有望达到246万台的水平,同时销售额将突破3.2亿美元。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体现了。
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d.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19.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 c.文化决定经济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20.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坚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 ③第30届青奥会在南京举行 ④欣赏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
a.①②bc.①②d.①③
21.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民间的渔歌,是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逐步积累和创作出来的一种口头**艺术形式。这表明。
a.**艺术普遍存在于各领域 b.劳动始终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艺术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形式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2.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
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就是先进、健康的文化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3.福州三坊七巷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福州市多次举行关于“文中、歌中、影中”的三坊七巷活动,用文化优势带动经济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 d.发展文化产业是**的中心工作。
24.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文化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①②b.②④cd.③④
25.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清明龙井时茶中佳品。“清明龙井”结合节气和季节,茶农和品茶者在实践中发现的一类茶。
该茶泡在杯中,入口醇香,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d.文化具有传承性,绝对稳定性。
26.未来五年,山东省将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十大文化产业,力争使之占全省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这表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人们的文化消费将更加丰富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生活第一课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学习目标 1 体味身边的文化 2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特征 3 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学习重点 文化的特征。自主学习 1 文化 万花筒 1 文化现象。2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的色彩。2 文化是什么 1 文化 的内涵 文化 是相...
文化生活第一课讲义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不一定真正明白它的内涵。本课从文化 万花筒 入手,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涵义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发展文化 增强综合国力的热情。第一框体味文化。一 文化 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这体现...
文化生活第一课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一 温故知新。北京城历史久远,早在三千多年前,这块土地上就出现了土城。元 明 清三朝以来,北京更是贵为 国都 六百年的皇城史使现代的北京城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也留下了或堂皇或精致 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其中,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的宫殿群。想领略地道的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