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题目入手,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请打开课本68页,读一读链接。
师:从题目"青山不老",你想知道什么?
生:1、青山为什么不老?
2、青山是谁种的?
3、题目暗含什么?(引导:等一下解决)
二、感知奇迹,**原因(10分钟)
师:给大家3分钟默读课文,划一划:
一)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二)这样的奇迹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注意有的内容需要概括)
3分钟过去了···
师:哪一位同学可以告诉我,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回答:第一自然段。
1、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色,那你仿佛看到什么?(2——3min)
2、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在说明文中是打比方。
3、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了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概括性的句子)
第四自然段。
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
3、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种树时间长,贡献大。
师:请找出老人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这个奇迹。
预设回答:大环境。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2、在这样干旱、降水少的地方老人却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同学们,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老人没有放弃,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读)3、从这里,你看到了老人什么品质?
生:无私奉献、不畏困苦、保护环境的决心。
4、带着对老人的赞赏,读"15年啊,··
小环境。1、生活条件简陋:工具、人数、年龄。
2、联系自然环境,想象画面:一把锄头、一个桶、年老、独自一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在这里,你看到了老人的什么品质?
保护环境的决心、不畏困苦。
4、带着对老人的赞赏,读。
三、深入文本,体会实质。
师:同学们,老人用了15年的时间,创造了这片林,可是老人总有一天会不在,一旦某一天,老人走了,这片森林还会绿吗?
生:会。师:为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5min讨论交流)
预设回答:生: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林;有了这绿林,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从这里,你看出了黄土和绿树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正如老人和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人。老人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林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课外延伸:黄河这河为什么都是过半都是黄泥?
预设回答:生: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和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辉)
师:老人是不死之身吗?联系上下文,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生: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师: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生:青山、精神。
师:所以说,这片青山,表面是写老人种的这一片林,实质上是写?
代代相传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看到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统领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四、小结。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五、板书设计略。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 粼粼波光 劲挺 风雨同舟 等词语。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3.继续学习作者通过重点句子表达主要观点的方法。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了解背景。出示中国地图,1983年的一天,作为人民 记者的梁衡来到晋西北,在这里,他采访了一...
《青山不老》六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 六年级优秀教学设计。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这句成语也是被人教版语文小学教科书收入在六年级上册第16课的名称。下面我们来看看 青山不老 六年级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3 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2 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基础知识积累 读读记记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风雨同舟 等词语。方法与能力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拓展与延伸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重 难点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