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08 17:32:28 阅读 7237

三、走进石灰,了解特点。

1、轻声朗读古诗,结合古诗和注释,联系生活,想一想石灰的烧制过程,并划下诗中关键词语。

2、组织交流,引导提升。

师:谁知道烧制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

千锤万凿——开采。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肚;)再指导朗读这一句。

烈火焚烧——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身心的文字,你能想象石灰正忍受着怎样的煎熬?(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

—理解“若等闲”:可是我们的石灰表现得怎样?而对烈火焚烧,你知道石灰的内心想法吗?它会怎么说?(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再指导朗读这一句。

粉骨碎身——粉碎。

师演示石灰溶解过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石灰有什么变化?”再指名回答。

用“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再指导朗读这一句。

清白留世——使用。

那么石灰经受着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再读古诗,完成填空。

不管( )尽管即使也要。

再引导用一个词语来赞扬一下石灰。(不畏艰险,坚强不屈,不怕牺牲,意志坚强。师板书)

师: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赞扬)。并用这种感情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学生结合文本体会了石灰石历经千锤万凿、列火焚烧、粉骨碎身等痛苦的煎熬终于成为石灰的艰难历程,对石灰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描述中,引导学生走向文本,帮助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意境。

学生从诗句中想象意境,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无声处感受石灰内心的情感,于无声处见真情。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读出对石灰敬佩之情。]

四、走进诗人,感受品格。

1、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歌咏言,诗言志。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他仅仅是想赞扬石灰吗?下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对于谦的了解。

2、师**背景**,并朗读诗人生平事迹材料,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节操。

2024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明朝英宗皇帝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一位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要挟的作用。

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时,于谦感触很深。

1)此时,于谦会怎么想呢?(组织学生交流)

2)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组织学生交流)

于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一边思索一边轻声地吟出这首《石灰吟》——引导个人朗读)

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在朝堂上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他和太后一起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并亲自率领部队杀退瓦剌,拯救了明朝。

这时,于谦想起收复江山的艰辛,不禁激动地吟诵《石灰吟》——引导女生读)

但英宗获救不久,就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随后,于谦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谋逆之罪将于谦打入死牢。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狱中仰天长叹——(引导男生读)

当于谦被押往刑场的时候,面对一个个泪流满面前来为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万语想对他们诉说,最后,他把千言万语都浓缩到了《石灰吟》上,于是,他手扶铁镣,仰天慷慨悲歌——(引导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老师引导学生在历史环境中去诵读品味,走进于谦的内心世界,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诗人崇高品质的感悟。这样做,赋予古诗文实在和具体的内容,由读懂到读出意境,使整首诗成为诗人一生的真实写照,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人的伟大情怀,给予学生心灵的润泽。

]3、师过渡:于谦的一生是精忠报国的一生,这首诗是他12岁时所作,成了他一生真实的写照。现在,大家说《石灰吟》仅仅是在赞颂石灰吗?

清白:对于石灰来说是什么?(洁白的颜色)对于于谦来说呢?(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光明磊落、光明正大的高洁品格)

师:这个词语在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我们叫它“一语双关”。找一找,诗中还有这样的“双关”词语吗?(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4、师小结:

这首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经历多大的磨难,也要保持不畏艰险、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光明正大的高尚品格。我们把这种写作方法叫作“托物言志”。

思考:本诗中的物指什么?志指什么?

两者有什么联系?还有哪些古诗也用到了这种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石灰特点和诗人生平事迹之后,从“清白”一词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一语双关的词语的含义,进而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五、结合实际,勉励自我。

1、学习本首诗之后,你有何启发?

2、让我们牢记这首诗,时刻告诫自己: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遭受多大的挫折,都要保持顽强不屈、正大光明的高尚品格,遵守清清白白做人的法则。再一起来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感受诗人高贵品质,结合生活实际谈启发,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六、课堂练习。

1、完成学生课堂评价表,展示并提出要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课堂表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学情,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找出自身学习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2、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青松》。

七、板书设计。

16 石灰吟。

托物言志。千锤万凿不畏艰险。

烈火焚烧石灰于谦坚强不屈。

粉骨碎身不怕牺牲。

清白留世光明正大。

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案

精品文档。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案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案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 千锤万凿 若等闲 浑不怕 清白 等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过程与方法。朗读...

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 石灰吟 教学设计。东桥镇茶红小学 钟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 焚 会写 锤 凿 焚 3个字。2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在学习中培养 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2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 联系时代背景,...

六年级《石灰吟》教学设计 新

六年级语文 石灰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 焚 会写 锤 凿 焚 3个字。2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在学习中培养 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2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 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