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六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15 04:01:28 阅读 9988

《青山不老》六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这句成语也是被人教版语文小学教科书收入在六年级上册第16课的名称。下面我们来看看《青山不老》六年级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等)理解词句和区分词语的感**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

2、**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

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板书:

青山不老)

1、默读文章,同时并不提前浏览文章的“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立理解的能力),注意控制好时间——3分钟。

2、引导学生勇于讨论和交流对文章首次感性认识,尝试地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6分钟。

先介绍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师: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样的特点?(晋西北的一位老人;老——81岁、瘦小、孤单一人) (板书:人物、特征)

通过初步的了解,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觉得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板书:事件)

先让每个学生牛刀小试,问题由浅入深)

3、朗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5分钟。

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肆虐、盘踞、淤泥、归宿、风雨同舟。

1〕阅读“课文提示”,带着提示的问题自读课文。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辛的情况下创造的)

2〕说说文章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为什么?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又是以怎样的顺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时总结——2分钟。

师:通过对文章信息的提取,我们根本上整体感知了课文;同时同学们还就作者的叙事意图进展了大致的品论,好,下节课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表达语言来对文章主旨进展深刻的分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要点,并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板书:16、青山不老)

1、朗读第1段,展开想象并思考段中两个“全”字表达了作者此时此刻什么样的感情。3分钟。

2、朗读第2段:5分钟。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三个“是”突出了什么,又暗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体会“竟”字的意义。

3、浏览第3——6自然段:15分钟。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种树是选择,青山是归宿”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情?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里除了告诉我们这里的山改变了形貌,更蕴藏着什么?(老人们的精神在祖国各地无处不在,我们的自然环境也在逐渐改善。)

理解第段省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和作用。(板书:……

联系上下文,说说老人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再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周边像老人一样的人。

使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感悟和敬仰为环保事业做出的精神。

1、“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终有一天,老人会不再出来,那我们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的事业该何去何从?

让学生自主产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中。

2、学习课文以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认识,同时也产生哪些问题?(板书:青山不老)

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并交流所写感受。

16、青山不老。

人物:老人。

特点:81岁、瘦小、孤单一人。

事件: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6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题目入手,导入课文。师 同学们,请打开课本68页,读一读链接。师 从题目 青山不...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 粼粼波光 劲挺 风雨同舟 等词语。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3.继续学习作者通过重点句子表达主要观点的方法。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了解背景。出示中国地图,1983年的一天,作为人民 记者的梁衡来到晋西北,在这里,他采访了一...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基础知识积累 读读记记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风雨同舟 等词语。方法与能力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拓展与延伸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重 难点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