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发布 2020-08-19 11:02:28 阅读 3654

青山不老(教案)

引子:西北地区总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气候复杂,总的特点是比较干旱,大部分地方属大陆性气候,年温差、日温差大。

晋西北地区与毛乌素沙地正面相迎,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区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整体生态环境处于极度脆弱状态,是北方地区沙尘暴侵袭京津的中、西两条主线的必经之地。由于该地区长期以来乱采滥挖、滥垦滥牧现象普遍,致使国土资源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上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影响,不植树造林,使晋西北土地沙化、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成了北方著名的风沙源头。

几年来,山西省在桑干河流域和通往北京的主要风沙路径营造万亩以上连片树林120多处,林木成活率都在90%以上,有效遏制了地表起沙现象,减轻了沙尘危害。 从3月20日凌晨开始,屡屡遭受沙尘侵袭的山西省迎来今年入春以来强度、范围最大的扬沙、浮尘天气。肆虐的沙尘暴又一次敲响防风治沙、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的警钟。

一。课题:1、“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指名两位学生)

2、“不老”,连起来读读,是什么意思?(指名一位学生)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作者介绍:

1. 你们知道这图上的是谁吗?

2. 是啊!这就是《青山不老》的作者——梁衡。我请xx来读一读作者介绍。

三、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能提出问题。

2.利用导读来学习课文,能捕捉到文中重要的信息,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四。利用导读学习课文。

课文导读:1.我们拿出书,翻到课本68页,自由的读一读导读部分。想一想,导读中要求我们联系课文解答什么问题?

五、、字词正音:

1. 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读(一个词读三遍)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

、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

、读了课文后,你对 “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

七.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分析段意。

1. “找出第一段中的本体和喻体”:现在读完了第一段,你应该可以回答下列问题了吧?!

2.我请一个人根据第一自然段段析填一填。

八、默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第二段中县志中的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思?”,第四段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第六段中的‘另一种东西'具体指的是什么?”并分析第四段段意 。

1. 第二段中县志中的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思?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险恶,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呢?

2. 第四段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3. 谁来读一读第四段段析?

4. 第六段中的‘另一种东西'具体指的是什么?

九、仔细品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想一想应该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四人小组说一说。

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小组结论?

2.这个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请大家把它记录在笔记本上。

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

十、句子理解: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对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包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小结: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3.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通过这些数字写出了老人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通过3700亩林网与南昌体育场1045亩作比较,想象老人种树的面积大,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永远流传。小结并指导朗读: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总结: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

十一、《青山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会不老”呢?请大家看到课件。

1.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2.是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辛的情况下创造的。

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就永远不会老。

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读最后一句话。

十。二、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而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

十。三、老人。

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也应该知道作者梁衡笔下这位种树老人是谁了吧!他就是代喜增。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六年级 青山不老 教学实录。一 课件,导入新课出示资料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邻省山西,素有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之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6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题目入手,导入课文。师 同学们,请打开课本68页,读一读链接。师 从题目 青山不...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优课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风雨同舟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 难点 1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 青山不老 的含义。2 从这位老农身上看到了我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