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

发布 2020-08-08 04:43:28 阅读 1104

三、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二、引导**,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

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教师小结: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4)巩固练习。

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做p33“做一做”。

给出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p36练习六的第1~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1. 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2、填空。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和6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6~37第3~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判断。1)如果3×a=5×b,那么5:a=3:b。

2) :和 : 中,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

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的比例。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35~37 解比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 和 :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3、教学例3。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5、p35“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37第7题。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7~38第8~11题。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

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p38第题。

: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3、把两个比值都是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4、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39~41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4、看书p40例2。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四、课堂练习:

1、p41做一做。

2、p43~44练习七第1~5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

教学重点:能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知:1、出示课题:

2、教学补充例题。

出示表1表2

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 =时间。

判断: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3 1 圆柱的认识 年级 六年级学科 数学主备人 周利敏副备人 周利敏时间 学习目标 1 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看懂圆柱的平面图。2 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学习重难点 1 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2 难点是看懂圆柱的平面图。学法指导 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导学案,通...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 忆一忆。1 说说什么是比。2 回忆比各部分的名称。32 或。3 回忆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的数,除外,不变。4 将比值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二 学一学。1 自...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预学案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师生共用导学案。学习内容 第。一 二单元复习执笔 丁献鹏讲学时间 学习目标 1 掌握一二单元所学的知识所学内容,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第一单元 1 百分数的意义。1 意义 表示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 或。2 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与求法。出勤率 出勤率就是。出勤率。合格率就是 合格率。成活率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