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4比例 比例的意义》观摩课教案

发布 2020-07-27 17:58:28 阅读 2861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南宁市星湖小学。

郑云霞。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0页的例。

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

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经历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

参与学习活动。

3、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

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观察提问--计算比值-发现规律--得到比例--类比拓展”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一)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的知识。说一说关于“比”你都知道哪些?

生。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生。

2:我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生。

我知道前项除以后项是求比值的方法。生。

4:我知道化简比用到比的基本性质。

生。5:我知道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其实,比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下面我们来看屏幕。

二、导入。出示一张高。

4厘米宽。3厘米的**,但在屏幕上很小几乎看不清**中是什。

么。生:老师能让这张图大一些吗?这时**变为高。

4厘米宽。15厘米。生:图。

片中人的脸都变形了。这时把**变为高。

20厘米宽。

3厘米。生:笑。师问:大。

家笑什么?生:人又变得瘦长了。出示最后一张**。学生说我看清了是神舟六。

号的宇航员聂海胜。

老师在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刻苦学习长大后为祖。

国做贡献。师:将这张**与最初的**对比。生:**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

变。师:宇航员聂海胜宇航服上的国旗是随随便便印上的吗?我们看一下数据,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三、新授。一).呈现课本的情景图。

第一幅图。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10米。

3第二幅图是校园升旗仪式的场景;国旗的长。

2.4米、宽。

1.6米。第三幅图是教室悬挂的国旗;长。

60厘米、宽。

40厘米。第一幅图是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的场景;

请根据这三幅图所给的数据填写下表。

长。天安门广场的国旗。

校园操场的国旗。

教室黑板上方的国旗。

师:每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呢?大家动笔算一算长和宽的比值,再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请同学汇报一下你的结论。

10 3 = 3 2 2.4∶1.6 =3 2宽。

60∶40=3 2验证后学生发现这三个比的比值都是。

吗?谁来说一说?

10=60∶40 3 2.4∶1.6=5:3。从中任选两个比用等号连接可以。

上面这样的等式我们叫它比例。(板书课题)

师问:你是如何理解比例的?

生。1答:必须是等式。反驳:3+4=6+1是等式但不是比例。

生。2答:有比而且有两个比。反驳:1:2与。

2:1是两个比,但不是相等的。

关系所以不是比例。

生。3答:是看比值一定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可见满足是比例应具备什么条件?生答:

必须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板。书比例的意义)

师:请大家齐读比例的意义。

师:根据刚才我们总结出比例的意义,大家觉得哪些字比较重要。

师:那就是说我们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师:谁能说出比值是。

2的两个比,并且组成比例?

师: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如:

判断练习:1)5:4=1.25是比例。(

2)5:4=:30:24是比例。(

3)5:4=20:25是比例。(

5 : 4 ? 5 ?是比例。(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10和。

和。6∶4 2 3 (2)20∶5和。

1∶4 3 1 (4)0.6∶0.2和。

指名汇报,并问为什么。

20∶5和。

1∶4不能组成比例?你有办法给。

20:5找。

个朋友组成比例吗?这样的比有多少个?这些比的共同点是什么?

二)深化理解比例的意义。

现在我们从**中得到更多的比例吗?

长。天安门广场的国旗。

校园操场的国旗。

教室黑板上方的国旗。

生答:宽都是长的。

10 2。即。

10:5 3宽。

1.6:2.4=40:60师:国旗是“按比例”缩放的,那么我们看看下图是缩放关系吗?是否能组。

成比例?四、巩固练习。

1、根据图中的四个数据你能写出多少个比例?(单位:厘米)2、小游戏:从。

这六个数中任选四个数看看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拓展提升。猜数。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数可能是哪两个数?(如。

1和。24,2和。

2)追问:正确吗?为什么?(求比值判断)

3)还有不同答案吗?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例是在比的基础上讲解的,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相等,由于比的知识是上学期学的,这么长的时间,学生的知识肯定有了一定的遗忘,所以在教学前,先带领学生回顾比的知识。什么叫比?关于比,我们学过哪些知识?

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等等。

唤醒孩子的旧知,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观察——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情境中激趣。

一上课,就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并提出问题:

1)、在哪些地方见到我们国家的国旗?

2)、你们知道国旗的尺寸吗?

出示挂图,叙述每面国旗,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并读出长和宽。比较四面国旗不同点和相同点?

(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分别列出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和求比值。最后观察比较。(比值相等)分析这些比的比值,看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

首先是判断。其次是组比例。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并揭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

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吗?”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在练习中要根据给出的4个数据,组比例,隐含着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学生通过迁移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问到最后的豁然开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的“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4比例 比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中小学集体备课课时计划。课题。主备人。阿提坎木。买买提。第四单元 比例的意义。授课教师。米尔古力 艾买提,阿孜古丽 拜克热,海力且木 哈力克,阿提坎木 买买提,备课组成员布萨热木 托和提,阿娜尔古丽 司马义,热依木 麦合木,阿瓦古丽 买买提力,热比古丽 阿布都力,郭付兰。课型新课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4比例 比例的意义》获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 动脑 观察 计算 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区分比和比例。教学难点 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4比例 比例尺》获奖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十二册第四单元53页内容 比例尺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2 掌握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的方法。3 感受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求比例尺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长度单位换算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为比例尺计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