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

发布 2020-07-17 22:08:28 阅读 6985

6.半截蜡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查词典并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摇曳、厄运、镇定、从容”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会整合段意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3.围绕“半截蜡烛”品读文本,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的语句来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冷静、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品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妙处,并学习运用此表达方法续写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从容镇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妙处,并运用此表达方法续写故事。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提炼课文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的语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走进人物精神世界,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借助续写《半截蜡烛》小练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搜集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3.多**课件。

4.半截蜡烛。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交流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2.谈话,引出课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人为了保护自己挚爱的家园,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借他们的机智勇敢取得了胜利。

正是有了他们的热血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二战”的硝烟虽然散尽了,但英雄们的事迹,让人赞颂,更让人难忘。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敬仰的心情一起走进第6课《半截蜡烛》。

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3.齐读课题,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主要问题: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是一支怎样的“半截蜡烛”?围绕“半截蜡烛”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走进文本作好铺垫。引出课题后,质疑课题,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并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本课生词和外国人名的朗读。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指点学生读好平翘舌音,强调“嘛”在文中读轻声,反复练读多音字以及易读错的词语“伯诺德、喝道、暴露、摇曳、厄运”,直至读正确。)

2)交流其中不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注意有些词语结合文中句子的理解读一读)

3)重点指导“截”、“厨”的书写。

说说“截”、“厨”是什么结构的字?

教师示范书写,强调:“截”的斜钩要贯穿整个字;“厨”的第九笔是提。

学生规范练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本环节从音、形上选取本课易错的生字词进行重点检查、指导,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基础知识。

】2.整体感知,理清文络。

1)指名朗读课文(找朗读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读正确、流利。师生及时正音。

2)感受半截蜡烛的不寻常。

浏览课文,思考交流:

提供句式:这是一支___的半截蜡烛。(引导学生结合有关句子感悟这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同时也维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性命。)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其余的段落又写了什么内容?

尝试为课文划分段落,并说说这样划分的理由。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伯诺德夫人把秘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

第三部分(3-7自然段):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半截蜡烛,巧妙地与德军周旋。

分段仅仅是便于帮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对课文不同的理解所划分段落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4)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点拨引导学生领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把段意整合在一起的方法。

3.整体感知伯诺德夫人一家形象。

1)谁能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各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自读课文,填空。)

课件出示:当___时,伯诺德夫人以___为由,__蜡烛,结果___

当___时,杰克以___为由,__蜡烛,结果___

当___时,杰奎琳以___为由,__蜡烛,结果___

2) 读课文时,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读读这部分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把握主要课文内容。”一直是高年级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

此环节结合文体的特点,抓住“半截蜡烛”这一叙事主线,理清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巧妙地与德军周旋,以及冷静、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4.完成《新课堂》练功房部分一至五题。

第二课时。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词“半截、熄灭、厨房、灯芯、好嘛、楼梯、伯诺德摇曳”。

2.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这篇课文围绕着“半截蜡烛”来写,“半截蜡烛”有多长呢?(出示半截蜡烛让学生**)

就是这么短的半截蜡烛中,竟还有一段是插着金属管的,这样一来,这半截蜡烛可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她的办法绝妙吗?为什么?它存在什么隐患?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抓住“半截蜡烛”的特殊和重要之处,引导学生去思考,利用阅读期待,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过渡:一天晚上,这绝妙的办法却经受了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因为谁也没想到德军会在晚上来搜查,并且还点燃了这半截蜡烛,危险也接踵而来,于是这场没有硝烟但又惊心动魄的战斗打响了。伯诺德夫人一家究竟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与德军巧妙周旋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学生结合内容谈体会、感受。

动作:1)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要“急忙”取?为什么要“轻轻”吹?(引导学生品读 “急忙”“轻轻”两个词,感受伯诺德夫人的机智、镇定。)

2)指导朗读。

语言:1)用心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

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应强调什么字?为什么?

(答案不要强行一致性,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我们就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读,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同时感悟伯诺德夫人之镇定、机智,情况之凶险。】

2)尝试填空:伯诺德夫人( )地说:“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不露声色、若无其事)

3)尽管我们的朗读处理方式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用自己的朗读方式读读这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心理活动:1)伯诺德夫人在换蜡烛时心里紧张吗?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抓住“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这句话,来感受她的内心紧张。)

想象伯诺德夫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由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分别朗读,并找生评价)

谁能把伯诺德夫人紧张的心理读出来?

伯诺德夫人内心这样的不平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镇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小结: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机智,真是了不起。(齐读这段话)

2)总结学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来感受人物品质。)

设计意图: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环节,结合上下文,品读伯诺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来感悟她的镇定、机智、勇敢,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并运用此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为下一步自学“杰克”、“杰奎琳”奠定了基础。】

2.谈话:蜡烛被吹熄了,伯诺德夫人这是掐灭了一个燃烧的导火线呀!

一场危机只是暂时过去了。那个可恶的中尉再次点燃了那根导火线,再次让那颗定时炸弹倒计时地走动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蜡烛越来越短,情况越来越危急。杰克、杰奎琳又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与德军巧妙周旋的呢?

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

五、六、七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分组合作学习、交流)

2)全班交流。

杰克:(出示有关句子谈体会)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引导学生明白:杰克在母亲的影响下,从“脸色苍白”到渐渐冷静,并想出这个很不错的主意,可见他镇定、机智。)感情朗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化语文《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化语文 半截蜡烛 教学片段评。析。师 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 将亮字重读 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生2 将灯字重读 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片段一。师 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伯诺德夫人一家也的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生 脱口而出 杰奎琳。师 有不同的观点吗?生 沉思片刻 母亲的贡献最大。是母亲想出了这个绝妙的注意,是母亲巧妙地吹熄半截蜡烛,尽管危机没有过去,是母亲的镇定 机智影响了孩...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片段一。师 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伯诺德夫人一家也的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生 脱口而出 杰奎琳。师 有不同的观点吗?生 沉思片刻 母亲的贡献最大。是母亲想出了这个绝妙的注意,是母亲巧妙地吹熄半截蜡烛,尽管危机没有过去,是母亲的镇定 机智影响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