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发布 2020-07-17 22:09:28 阅读 4225

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激情导入,调动情感积淀。

1.**背景**《毕业歌》,引出话题。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读着《明天,我们毕业》一文时,当《毕业歌》的曲调响起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第一天踏进校门,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第一声同学们好在我们耳畔响起,昨天的往事历历在目。斗转星移,寒暑交替,六年的学习就要结束了。

在这漫长的2000多个日子中,老师给了我们多少关心,多少期待,多少帮助,多少鼓励啊 !然而人生有聚散,师生情,难隔断!今天,即将走出小学校门的你,面对即将分别的老师,你内心的感受最想对谁说?

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的音容笑貌伴随我们每一天,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就让我们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你敬爱的老师写封信吧。

二)合作交流,整合梳理情感。

1.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哪些老师、哪些事情或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你的感触最多呢?(学生自主回忆,同桌相互倾诉)

2.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有具体事例吗?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请大家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学习、生活的**,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通过学生回忆、倾诉,确定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3.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学生回忆和老师的交往,老师最令你难忘的事,告诉老师自己心中的小秘密,对老师的建议,自己的理想等。)

4.全班交流。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呢?出示师生共同生活的画面课件,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并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说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三)读写结合,体悟写法。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课文都和老师有关系。你分别感受到怎样的老师形象,课文的哪些写法、哪些语言、哪些情感表达的方式,是你喜欢的,可以在写作时借鉴。回顾浏览课文,结合自己的选材,思考我打算学习借鉴些什么?

是怎样构思打算呢?

2.小组合作交流。

3.引导交流,说说自己的构思和主要的表达方法。

相机出示:1)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

2) 抓住细节,抒发真情实感。

3) 详略得当,突出人物形象。

4) 语言优美,亮出你的文采。

四)回忆格式。

1.复习书信格式,交流。板书: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署名、日期。

2.出示:称呼一定顶格写, 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五)下笔成文。

1.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把心中最难忘、最美好的记忆写下来,把心中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写下来,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吧。师巡视,相机点拨、指导,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

第二课时。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五)下笔成文。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捕捉典型片段,在学生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事例、好的结构衔接、好的题目等方面标记红色符号。

环节。三、作后展评——展示作品,评改提高。

六)评议修改。

1.学生自改习作。

引导学生对照本次习作要求,把自己写的作文多读几遍,先从字词句入手,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修改;然后再围绕“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是否写出真情实感”这一要求进行修改和补充。

2.对照标准,集体点评修改。

出示:1)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

2) 抓住细节,抒发真情实感。

3) 详略得当,突出人物形象。

4) 语言优美,亮出你的文采。

老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集体点评修改,在此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有真情实感,详略得当,内容具体、事例典型、新颖等,既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又要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加以指正,看是不是有“选材千篇一律”的现象,或大话、空话太多等现象,力求作文更加完善。

3.再次自我修改。

七)含情誊写,回忆抒怀感恩。

**背景**《送别》。

引语:人生是一幅顺利与挫折、欢乐与痛苦交织的图画,正如我们今天的告别和日后的相遇,都是生命中必然的轨迹。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收起离别的泪水,我们依然是朋友,今天,在这毕业之际,让我们用自己的笔,献上依依惜别的祝福,愿福乐时刻与你相伴,请誊写。

七、板书设计:

1)典型事例。

2) 抓住细节。

3) 详略得当。

4) 语言优美。

八、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针对这一理念,本次习作设计注意了一下几点:

1.本次习作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积累等多种方法收集习作材料。摆脱了平时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方式的写作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这一重要理念。

。新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以轻缓的**、深情的语言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积淀,唤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再现最难忘的一幕,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让他们相互倾诉,实现情感、思维的碰撞。

.读写结合,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范例,也为学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习作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写作状态。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习作时,所收集的资料还不能有效地融入到习作中,过分夸张,表现的情感有点假。

教学建议:高年级的学生,书面语言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学习范文的方式,不能再停留在“模仿”上,而是借鉴与实践。学生的习作交上来之后,应尽可能地转交给“收信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动员收到信的老师给学生写回信,为孩子的六年小学生涯划下完美的句点,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

附件1作前热身。

1.请你收集感恩老师的散文与诗歌,准备在班会上朗诵。

2.请你收集整理与老师一起学习、活动的**、日记等资料。

3.请班长设计并组织以“话别老师”为主题的班会,尽量邀请所有教过这个班的老师来参加。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

写一份调查报告。写作提示与要求 同学们假如我们能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你可以统计每天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产生了一些想法,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可以统计大家爱唱的歌曲,列出校园歌曲排行榜 还可心调查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的情况,从中发现同学们不同的阅...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三

习作3 读后感。教学目标 1.作前学生运用喜欢的读书方法,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欢课外读物 包括必读书目 海伦 凯勒传 完成 读书记录卡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习作内容。2.读懂例文,感知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引 议 联 结 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紧扣印象最深的部分为 感 的触发点,联系实际,叙议结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四

今天语文课,邱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但与众不同的是,手里还拿了一包食盐,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玻璃杯。我们疑惑不解,就像丈二和尚 摸不着头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便请教老师,原来,今天老师要做一个科学实验。大家都知道死海淹不死人,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个实验来证明死海淹不死人的科学道理!邱老师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