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6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06 23:56:28 阅读 5988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借助句式,明白**情节一波三折的特点。基于阅读初感,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入手,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通过思辨性问题的引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一次次进入文本,激发学生思维、表达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学情分析。

半截蜡矩》故事性强,学生们乐于阅读。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代背景,学生们时缺乏了解的,对德国法西斯的残暴、伯诺德夫人一家所面临的危险,可能也仅限于文字的理解,绝对不可能“感同身受”。另外,文中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着力表现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这一写作特点,也应引导学生细读感悟。

3重点难点。

1.基于学生自我的阅读初感,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入手,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思辨性问题的引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表达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半截蜡烛。

一、走近故事背景,拉近人物距离。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二战有什么了解?学生简单交流。

2.师ppt出示。(2024年5月,德国侵略者攻占法国巴黎,德国法西斯在这里制造了一起又一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情报争夺战,交战双方谁获取了情报,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法国人民同**的德国法西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3.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二战时的法国,那一户普通的家庭。齐读课题《半截蜡烛》。

活动2【讲授】半截蜡烛。

二、借助固定句式,梳理**情节。

1.老师先来验收一下自学成果:绝密、绝妙、熄灭、灯芯、厨房。(两生黑板前默,校对,相机讲评)

2.在预习过程中,你发现这半截蜡烛的特别之处了吗?用上“绝密”“绝妙”这组词语说一说。(同一个意思常有不同的说法)

3.那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了吗?打开课本,快速浏览,看它存在什么隐患。(3点以上)

交流,出示,齐读:“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4.这情报重要吗?它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

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引读)万一蜡烛──这样, 秘密就会──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5.故事将会如何发展呢?自由读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

6.(出示句式),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当___时,伯诺德夫人___怎么做)__结果怎样)

当___时,大儿子杰克___怎么做)__结果怎样)

当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怎么做)__结果怎样)

相机板书:吹熄、端起、拿走。

师总结:这一家三口围绕着半截蜡烛共想出三个办法,这就构成了这篇**一波三折的情节特点。

活动3【活动】半截蜡烛。

三、**“异中求同”,剖析人物特点。

1.同学们看,这三个不一样的方法中,但有没有相同之处呢?默读课文3-7段,仔细想想,画出相关的句子,写写批注。

2.目的一致(保住蜡烛)

1)相机回读那句话“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小结:相同的目的背后包含着母子三人一课滚烫的爱国之心啊!(板书:热爱祖国)

3.心情一致(着急、忐忑、不安)追问:从哪儿看出来?

1)学生交流书上句子:“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神态)、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她似乎……”心理)

2)(出示)一起来读读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的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相机提问:“似乎”能否去掉?

3)小结: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感受式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伯诺德夫人当时紧张的心理。齐读。

4.人物形象的一致性:(机智勇敢从容镇定)

a、办法巧妙、机智勇敢。

1)让我们透过人物的语言再来回顾这三个绝妙的方法(出示)

她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2)想象一下,当时这3个人会如何来说这句话?选择其中一个读读看。

相机:你强调了?为什么?

3)小结:简简单单的三句语言描写,就让一家三口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分组读。

b、从容镇定。

1)相机点:他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谈的,你听出来吗?机动:三人的表现,有一样的地方吗?(从容镇定)

2)谁来填一填?

出示:她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说着,伯诺德夫人轻轻把蜡烛吹熄。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杰克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完,得到同意后,镇定地端起烛台上楼去了。

3)看着这些填进去的词语,你有什么想要进一步补充的?(点拨)

a、伯诺德夫人:

取出”的巧妙,“轻轻”背后的从容不迫。

b、杰克:质疑“从容搬柴”,杰克搬柴就是为拿走蜡烛找了个借口,既然蜡烛被中尉夺走了,为何还要出去搬呢?(杰克在自己的计谋没有实现的情况下,能够随机应变,多镇定。)

c、杰奎琳:

瞻前顾后”,师读第7段,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他们一家人紧张心情完全没有表现在神情举止上,反而让人觉得是那样从容镇定。

5总结:我们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揣摩,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的(指板书,齐说)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爱国之情。

活动4【练习】半截蜡烛。

四、争辩回顾前文,深入涵咏文本。

1.那么你们知道,这三个绝妙的方法,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

1)迎合了少校,假意尊重,叫他司令官先生、问安等。

2)引起少校的同情心:可爱的小姑娘、娇声、天晚楼上黑。

小结:同学们,**就是这样,它一波三折,所以才耐人寻味啊!

2.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绝密情报保住了,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这到底是谁的功劳?

3.学生直接回答。

4.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和母亲也功不可没。要想说服对方,就必须有充分的根据。

浏览课文,找到相关依据。5.归纳全家人的功劳,原因:

a、妈妈的镇定,一开始就拿出油灯,后面才能拿走蜡烛,赢得了最后一点时间;这个绝密的办法就是妈妈想出来;孩子受母亲长期影响才会如此镇定。

b、杰克的从容机智勇敢,也避免了德军的怀疑;他想出端走的办法也启发了杰奎琳。

c、杰奎琳的灵活应变。

6.的确,这场胜利是全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哪怕是年纪最小的杰奎琳也是功不可没啊! /span>

活动5【作业】半截蜡烛。

五、想象促进表达,活用习得之法。

1. 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2. 想象练习。

同学们,课文写到蜡烛熄灭就戛然而止了,看着这半截熄灭的蜡烛,一家三口分别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可以是直接式描写,也可以像文中伯诺德夫人那样的感受式描写。

看着熄灭的蜡烛,杰奎琳轻轻呼出一口气,……

看着熄灭的蜡烛,杰克望向自己的妹妹,……

看着熄灭的蜡烛,伯诺德夫人暗自窃喜,……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半截蜡烛》预习 教学设计及反思

6 半截蜡烛 预习单。6 半截蜡烛。一 下列词语,我会读,也会规范书写。重点注意写好的字 重点注意要读准字音的字 二 课文内容我知道。1.课文主要写一个怎样的故事?2.伯诺德一家三口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展现了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三 搜集二战资料,并记录自己心中的疑惑。一 教学目标。1 学会并规范书...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

6.半截蜡烛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查词典并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 摇曳 厄运 镇定 从容 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会整合段意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3.围绕 半截蜡烛 品读文本,抓住描写人物语言 动...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 6半截蜡烛苏教版

6 半截蜡烛。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机智勇敢地与三个德 官周旋的故事。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 神态 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