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半截蜡烛》预习 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 2020-08-07 00:03:28 阅读 9306

6 半截蜡烛

预习单。6 半截蜡烛。

一、下列词语,我会读,也会规范书写。

重点注意写好的字:

重点注意要读准字音的字:

二、课文内容我知道。

1.课文主要写一个怎样的故事?

2.伯诺德一家三口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展现了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三、搜集二战资料,并记录自己心中的疑惑。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7个生字,理清“绝秘”与“绝妙”的关系,能结合语境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进学生对两个“似乎”的认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紧扣“半截蜡烛”,抓“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这条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3.紧扣三个自然段,依托半截蜡烛的“两燃两熄”,赏析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德军进行周旋的过程,并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及环境烘托进行刻画人物的方法。

4.注重语言文字训练,从描写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具体语言材料中捕捉训练点,展开想像,加强读写训练;编排课本剧,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周旋的场景进**景再现。

二、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们面对敌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感悟他们的爱国热情。

难点: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巧妙周旋的?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情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伯诺德一家人的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及环境描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

3.在整个自读感悟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朗读理解的情感变化,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2.教师:制作多**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单元承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的动漫人物黑猫警长有一句名言,你知道是什么吗?

(指名讲并板书正义必胜)是的,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正义必胜”,在《卢沟桥烽火》中我们领略了我中国官兵为正义而在杀场上,浴血奋战的感人画面,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三位平凡而又伟大情报人员,看他们在在二战期间,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为守住半截蜡烛里的秘密,又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而维护正义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半截蜡烛。

2.板题齐读 6 半截蜡烛。

3.简介二战背景。

过渡:同学们,你想知道那半截蜡烛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文本,来**其中的秘密吧!

4.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对文中难读和易读错词语的朗诵,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似”和前鼻音“芯”、翘舌音“厨”、平舌音“从”。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重点指导“截”字,引导学生练习好贯穿整个字的斜钩。“诺”字注意是左右结构。

2.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正确、流利的程度。

3.学生自由读后,教师针对难点适时加以指导、强化。

提醒学生注意读后半句时,在“感到”后面稍停顿,“眼睛”后面稍停顿。)

4.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这“半截蜡烛”在德军与伯诺德夫人一家情报人员手中有着怎样的“命运。

5.同位交流后,指名讲。

老师相机归纳并板书: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

6.浏览课文,你从这半截蜡烛的“两次点燃”与“两次熄灭”中读出了什么?

7.借助半截蜡烛的命运这条主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同学们,既然说这半截蜡烛意义重大,那么,它里面到底藏有怎样的秘密呢?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由“绝密”到“绝妙”,揭密识危险。

1.学生自由读第段,思考:半截蜡烛里面到底藏有怎样的秘密呢?

2.学生自主学习标画相关语句,做批注,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学情。

3.交流展示。

1)“绝密”是什么意思?句中的“绝密情报”能换成“秘密情报”吗?为什么?

2)“绝妙”是什么意思?伯诺德夫人“绝妙的主意”是什么?

出示。-自由读,你读出伯诺德夫人的绝妙主意了吗?

-再读,结合破折号明白半截蜡烛内的秘密是什么?从它的秘密中又读出了什么?(意义重大,任务很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

-“显眼”的反义词是什么?为什么将藏有情报的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

-想像一下,在没想到这个绝妙的主意前,她可能想到哪些办法?为什么又放弃使用呢?

-你从这个“绝妙的主意”中读出了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3)指导朗读。(机智过人)

4)再读,你除了读出伯德夫人的机智过人外,你还读出什么?(危险)

过渡: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是如此的重要,又是如此的危险,它可能面临哪些危险呢?

出示:-“绝密情报”放在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这样的危险会有怎样的后果?

-师生互动,教师引读。

-想像一下,这份藏在半截蜡烛里“绝密情报”,还可能遇到哪些危险?

-此时此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4)借“两燃两熄”,悟险品人,学习写法。

1.同学们,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是如此的重要,可又隐藏着危险,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可我们怕什么,却偏又来什么,在一次搜查中,德军闯进了伯诺德夫人家里,一个中尉顺手点燃了那支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让这份绝密情报转危为安的呢?

2.自由读3-7自然段,标画描写两次点燃半截蜡烛,又两次熄灭的句子。

3.再读标画的相关句子,说一说自己的心理变化。

点燃蜡烛时就紧张,熄灭时就松了一口气)

4.你从自己的心理变化中,感受到什么?

过渡:此时,同学们朗读相关的句子,都有这样复杂的心理变化,那么在当时现场的伯诺德母子三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二战时期的德国,亲临伯诺德夫人的家中,来“目暏”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5.默读3-7节,边读边思考:伯诺德母子三个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标画出相关的语句。

6.同位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7.小组交流,深化认知。

8交流展示。

预设1:借“一燃一熄”赏周旋过程,再品伯诺德夫人。

出示。1)自由读,你读出了什么?(机智、镇定)

2)孩子们的脸色为什么变得苍白?

3)当伯诺德夫人看到半截蜡烛被点燃,她的心里会是怎样的?两个孩子呢?孩子与妈妈的心理会是一样的吗?(担心、着急)

4)从“急忙”、“轻轻地”两个词中读出什么?能把它们去掉吗?为什么?

5)伯诺德夫人连续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6)抓住“灯”,关注“亮”,理解“似乎”。

-突出“亮”字,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 强调“灯”字,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重读“瞧”字,吸引德**官的注意。

-怎样理解“似乎”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7)指导朗读。

预设2:借“又燃一端”,又赏周旋过程,品杰克。

1)自由读,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杰克?(从容、冷静)

2)杰克是不是真的要生火?

3)他的计划成功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4)你从杰克连续的动作中,又读出了什么?

5)读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杰克又是怎样的心理呢?

6)杰克计划没成功,为什么还继续生火?(不露痕迹,心思缜密)指导朗读。

预设3:借“再端又熄”,再赏周旋过程,品杰奎琳。

1)自由读,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杰奎琳?

2)怎样理解“娇声”?你也能娇声地说这句话吗?

3)你从“镇定”一词,读出了什么?

4)讨论:杰奎琳能把烛台从德军面前端起,是因为什么?

5)练习分角色朗读后,进行指名分角色朗读。

8.运用训练,进行小结。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的伯诺德夫人的杰克的杰奎琳,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精神。

9.浏览课文3-7段,感知并学习写法。

过渡质疑: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机智过人,沉着、镇定的伯诺德夫人;心思缜密、从容的杰克;机智、勇敢的杰奎琳,那么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些人物形像的呢?

1)学习细节描写。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指名讲,要求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说明。

老师相机归纳板书: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

过渡:作者在本课除了采用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外,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写作方法进行烘托也人物,这就是环境烘托法。(板书:环境烘托法)

2)认识环境烘托法。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说明了什么?

-“最可怕的东西”是什么?作者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烛焰?

-想像:假如你是伯诺德夫人,处在这样紧张氛围内,会有怎样的心理?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

6.半截蜡烛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查词典并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 摇曳 厄运 镇定 从容 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会整合段意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3.围绕 半截蜡烛 品读文本,抓住描写人物语言 动...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6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借助句式,明白 情节一波三折的特点。基于阅读初感,从动作 神态 语言等方面入手,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 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3.通过思辨性问题的引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 6半截蜡烛苏教版

6 半截蜡烛。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机智勇敢地与三个德 官周旋的故事。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 神态 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