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吹蜡烛”实验。
实验名称:吹蜡烛”实验。
实验目的:隔着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看是否能把蜡烛吹灭。
实验类型:分组(根据其他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是演示)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蜡烛、火柴、瓶子(若无玻璃瓶子可用矿泉水瓶子代替)、木块、文具盒、书本等。
实验过程:1.把蜡烛点燃。
.分别把瓶子、木块、文具盒、书本等放在蜡烛前面,隔着这些物体吹。
.填写实验记录单,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其他的实验物品不能吹灭蜡烛。
实验分析:隔着瓶子吹气时,因为空气流动越快,气压越低。空气沿瓶子四周流动形成低压区,外部气体迅速流入低压区,正是这种空气流动吹灭了蜡烛。
二、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过程:1.将水温计悬挂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水温计的位置,使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水温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0分钟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三、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
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类型:演示。
每组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过程: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2.再把钩码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橡皮筋变短了。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四、《改变浮和沉》
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
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改变浮和沉的办法。
实验类型:演示。
每组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过程: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2.再把钩码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橡皮筋变短了。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五、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实验名称: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类型: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实验一材料: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抹布、托盘。
实验二材料: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三材料:硬币、水槽、叉子等。
实验过程:实验一:
实验步骤: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知道能清晰地看到睡的凸面为止。
2.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二: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盛满水。
2用那个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3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三:实验步骤:1把硬币放到叉子上。
2小心的把拖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仔细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六、**毛细现象的实验。
实验名称:**毛细现象的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实验类型: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一条毛巾、水槽。
实验过程:1.往水槽里倒上三分之二的水。
2.将毛巾搭在水槽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一端在水槽外,仔细观察毛巾变化。
实验现象:水慢慢沿毛巾向上爬升,并越过水槽上沿,从另一端滴下。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像毛巾这样有缝隙的材料往上爬。
七、制作雨量器。
实验名称:制作雨量器。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认识雨量器的构造。
实验类型: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实验过程: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划出刻度(模仿尺子刻度画)。
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
5.将切下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
八、制作风向仪。
实验名称:制作风向仪。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认识风向仪的构造;通过利用自制的风向仪测风向的活动,认识风向。
实验类型: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杆2根、长钉子1枚、纸张若干、蜡烛一段。
实验过程:1.制作箭头、箭尾。在卡纸上画出形状,大小像科学教科书一般即可。再将箭头部分剪开,变成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住。
4.取另一根塑料管作为支架。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
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成功了。风向杆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观察实验:用自制的风向仪测一测当时的风向,看看当时刮的是什么风,和自己观测的风向是否一致。
九、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实验名称: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感受到空气无处不在。
实验类型:演示。
每组实验材料:水槽、1个玻璃杯、几张干燥的废纸、1块毛巾。实验过程:
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将杯子口部向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引导学生猜想:有没有水进入杯中?纸有没有湿?
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将纸从杯中取出,让学生观察。发现:纸并没有湿。问:“问为什么纸没有湿?说明什么”
再次将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放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引导学生观察:有气泡冒出。
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观察。发现:纸湿了。引导思考:这又说明什么。
实验结论:只有让被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十、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名称: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判断出空气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类型:演示。
每组实验材料:玻璃钟罩、水槽、小木板、蜡烛、细铁丝、火柴。
实验过程:1、.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深的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染成红色。将粘有小蜡烛的木板放置于水面**,点燃蜡烛。罩上玻璃钟罩,立即塞住钟罩上面的开口。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烛火在罩内燃烧,过一会儿,烛火慢慢熄灭。这时会发现罩内水面逐渐上升。
缓慢的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的水面略高于罩内水面。这时将钟罩上面的塞子取下,立即向钟罩内插进点燃的火柴。
实验现象:发现燃着的火柴进入钟罩后马上熄灭了。
实验结论:第一步结论:烛火燃烧用去了罩内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第二步结论:罩内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实验名称 用感官辨别液体实验。实验器材 一杯酱油 一杯白醋 一杯白糖水 一杯白开水。实验过程 1 用眼睛看,找出酱油并做上标记。2 用鼻子闻,找出白醋并做上标记。3 剩下的两杯用舌头尝出白糖水和白开水并做上标记。验结论 用感官辨别液体时要遵循一看 二闻 三尝的观察顺序实。实验名称 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
学习必备欢迎 3课 科学在我们身边 的实验。实验名称 吹蜡烛的实验 1 实验目的 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吹灭吗实验器材 一根蜡烛 火柴 瓶子 木头 文具盒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2 分别隔着瓶子 木头 文具盒吹蜡烛。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 隔着木头 文具盒吹蜡烛,蜡烛不灭。...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
实验名称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试验 实验器材 钩码 橡皮筋 尺子 水槽 水 实验步骤 1 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2 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3 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实验结论 下沉的钩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