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泊船瓜洲》

发布 2020-04-05 09:03:28 阅读 3624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古诗教学就要有诗的语言,诗的氛围,诗的感情,营造诗意的课堂。

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言语的感知活动。学习古诗,不仅要弄懂字面意思、了解内容,还必须“入境”,教师只有把“读”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并在学生吟诵时加以启发他们进行联想或想象,这样才可领略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全诗的大意是: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在课堂上教师应主要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把问题细化、简单化,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理解和感悟诗歌,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泊,还,绿”等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试着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读的方式理解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创设矛盾情境和渗入背景知识体会王安石“欲还而不能还”的矛盾心境,进而认识到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的高尚品质。课前准备:

1、多**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认识诗人,导入诗文(2分钟)㈠复习旧知,引出诗人王安石。

提问: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首古诗?

题西林壁宋·苏轼;游山西村宋·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串语:真棒。说明大家课后都有复习过,才会记忆这么清晰。那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一首古诗。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以教为教,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可以巩固学生。

之前所学的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二、解题读诗,读通读准(5分钟)

1.串语: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们的纸拿出来,大声地把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题目读一读。

2.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泊:停泊。瓜洲:

地名。(解题)3.串语:

作者在瓜洲究竟看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4.检查反馈: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5.串语:这首古诗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很容易读错的,让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穿插多音字选择练习)

泊(bópō)间(jiānjiàn)重(zhòngchóng)绿(lǜlù)还(huánhái)数(shǔshù)(七言绝句,是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

不是古体诗。因为是首句,所以只能吟成:平仄平平仄仄平。就是说,这个“间”只能念成时间的间(第一声))

6.要求:齐读古诗,巩固字音。

设计意图】从题入手,开门见山。通过解题设置新的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去。

探索。通过一读解决字词,为再读打下基础,同时穿插字音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再读古诗,初知诗意。

1.串语: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再读古诗,看看能读懂什么?2.要求:借助注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水相隔,钟山也只是隔着几座山。春风尚且能够一年一度地吹绿我的。

家乡,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乡的旅程呢?)。

3.提问: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把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连起来说一说。

4.串语:是啊,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亮我回家的旅程呢?作者在这里,以“明月”

寄托了对家乡的一种思念,我们把这类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叫意象。请同学们回忆下,在学过的古诗中,也用明月作为思乡情感寄托的古诗有哪几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5.反馈: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借助注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意,锻炼学生的表达。

能力。拓展为思乡情感寄托的古诗,深化课堂主题。

四、诵读古诗,体悟情感。

串语:诗人用明月寄托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提问:是!那么课文那一诗句最能体会作者的这种思乡之情?

明月何时照我还?)

提问:恩,明月何时照我还。尤其是哪个字深深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仔细找一找。(还。)

提问:“还”是什么意思?(回家的意思。)

串语:是的,回家的意思,你看诗人都急着想回家了,说明他对家乡很思念。让我们一起把这一诗句一起读一遍,体会下这种思乡之情。

提问:那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自己的家乡呀?(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放到课文中,把整首古诗读一读)(因为家乡很美?)

提问:恩,家乡很美,美在**?(春风又绿江南岸。)

提问:的确很美,那哪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文中的“绿”字写出了家乡环境很美。)提问:哦,那你说说绿字什么意思?(吹绿了。)

提问:是的,吹绿了,即是动词又是名词,而且绿色代表着什么?(活力,生机,希望,憧憬,把原本无形的春风通过吹绿两岸的花草而变得有形。)

提问:是呀,春风和煦,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你是否能想象一下。(给10秒钟,让学生体会)。那你们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春天这美丽的风景吗?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百花齐放…..串语:谁还能用你美妙的声音把这种美丽的感觉读出来的?(生甲,生乙。)

串语:老师也能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了那种勃勃的生气。㈢提问:除了家乡美丽的风景吸引着王安石回乡,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家乡很近。)

提问:你怎么知道的?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提问:你太棒了,王安石现在离家很近呀,因此他特别想回家。既然王安石的家这么美,又这么的近,为什么他还会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呢?(因为他要去变法。)

串语:是的,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王安石(1021~1086)北宋大臣。

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宋神宗熙宁二年,由江宁知府被任命为副相,主持变法,对巩固朝廷统治,增加国家税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安石第一次变法成功以后,却因得罪大地主利益,遭到朝臣反对,被罢相,回江宁任知府。第二年春,再次被召升任宰相,主持变法。这首诗写于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时所作。

提问:那王安石可不可以先回家下,让后再去变法呢?

不行,可能皇帝急召,王安石迟一分钟到,百姓就多受一份苦。)串语: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他要去变法。)

串语:是的,王安石心系江山社稷,劳苦百姓。此时的王安石必须以大局为重,所以他不能回去,可是他确实很想念自己的家乡,因此写下了这首古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串语:王安石的家如此之近,可是他却无法回去,无奈呀,无奈!——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家如此美丽,遍地鲜花,绿意融融,可是他却无法回去,无奈呀,无奈!——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舍小家为大家,期盼着早日变法成功回到故乡,因此他对月发问——(明月何时照我还?)

引导学生体会王安石心系江山社稷,劳苦百姓,此时的无奈之情,想家而不能回的无奈,更加体现王安石回家之心切,想家之迫切。)串语:接下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收获,再来读读这首古诗。

反馈:想不想把这首古诗背下来,试试看(指名,小组,齐背)。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学生是主体,老。

师是辅助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对话的形式,以问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而且对话的形式可以拉近学生跟教师之间的距离,真正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泊船瓜洲》,感受了江南地区春天的美丽,体会了诗人王安石的忠君爱国,以及思乡之情。课后请同学们,把古诗《泊船瓜洲》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就要有诗的语言,诗的氛围,诗的感情,营造诗意的课堂。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言语的感知活动。学习古诗,不仅要弄懂字面意思、了解内容,还必须“入境”,教师只有把“读”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并在学生吟诵时加以启发他们进行联想或想象,这样才可领略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因此我把这一堂课的关注点放在“三读”这一环节,即一读正音,熟读理解,三读诵读。如何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如何让学生读出王安石当时的那种心境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2 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3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 背诵 枫桥夜泊 重点难点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 对愁眠 的心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具准备 教学 枫桥夜泊 的有关课件 插图。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之二。省 市 区 县 徐市中心小学徐进芳。教学要求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 泊 的意思。3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 1 能正确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秋思》

秋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 最难以割舍 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中唐诗人张籍所写的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写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