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重要名解p4):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重要名解p17):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3. 测验法(一般名解p16):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 调查法(次要名解p18):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5. 意识(重要名解p22):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6. 注意(可能会考p2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 生物节律(较偏名解p29):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8. 日节律(较偏名解p30):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一般以25小时为一天。
9. 催眠(较偏名解p37):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10. 催眠诱导(较偏名解p37):是指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11. 超感知觉(较偏名解p43):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也称“第六感觉”,简称esp。
12.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13. 感觉阈限(重要名解p45):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4. 绝对感觉阈限(p45):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15. 差别感觉阈限(p46):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16. 最小可觉差(p47):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17. 韦伯定律(较偏名解p47):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用k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
18. 费希纳定律(较偏名解p48):当知觉经验以算术级数增长时,刺激强度以几何级数增长。
19. 知觉(重要名解p60):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0. 社会知觉(重要名解p72):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②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③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21. 首因效应(名解p74)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2. 近因效应(名解p75)是指在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
23. 晕轮效应(名解p76)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24. 社会刻板效应(名解p77)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25. 记忆(一般性名解p79):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6. 编码(较偏名解p80):是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
27. 陈述性记忆(一般性名解p82):是指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包括人名、地名、时间、事件、概念、定理和定律等。
28. 程序性记忆(一般性名解p82):又称技能记忆,是指个体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一种记忆。
29. 情景性记忆(名解p83):是指对个体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触景生情)。
30. 语义记忆(名解p83):是指随字词、概念、定理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关系。
31. 学习(常考的名解p99):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32. 思维(常考的名解p105):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33. 创造性思维(重要名解p108):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34. 推理(较偏名解p112):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35. 表征(较偏名解p118):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36. 功能固着(去年刚考名解):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看到某种物品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37. 心向(较偏名解p121):也称心理定势,指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38. 智力(名解p130):智力可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39. 能力(名解p130):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能力具有两层涵义: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40. 一般能力(重要名解p130):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都是一般能力;
41. 信度(名解p148)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42. 常模(名解p151)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43. 效度(名解p148)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44. 动机(重要名解p162):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
45. 交往动机(名解p168)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46. 成就动机(名解p170)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倾向。
47. 心境(名解p178)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是一种心境)
48. 激情(名解p178)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如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
49. 应激(名解p178):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50.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51. 认知方式(名解p188)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52. 气质(重要名解p191):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上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53. 投射测验(名解p208):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对其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以推出若干人格特性。
54. 群体(可能会考p233):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
55. 社会助长(重要名解p237):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56. 社会惰化(重要名解p238):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如滥竽充数。
57.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58. 从众(名解p244):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59. 服从(名解p246):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60.
心理健康(名解p251):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61. 压力(名解p251):压力也叫应激,由薛利提出,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当代的压力概念有三种含义: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二是指一种身心反应,包括心理成分和生理成分。
三是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引起压力的刺激、压力状态以及情境。
62. 挫折(重要名解p265):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
63. 焦虑障碍(重要名解p272):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64. 年龄特征(重要p280):在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变性。
(指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性)、本质的(表示具有一定的性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心理特征。)
65. 关键期(重要p281):也称关键年龄,是指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最容易获得,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不容易再获得。
66. 横断研究法(重要p284):就是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的方法。
67. 纵向研究法(名解p285)也叫跟踪研究法,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68. 中年期是一个从成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转折和冲突。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了中年危机。(较偏名解p312)
二.简答题。
1. 观察法的特点(p16):优点:
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缺点:不可控,结果难以重复;容易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整理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里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 社会心理 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2.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3.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
心理学整理
心理学。一 心理学的概念。一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 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二 人的心理现象。一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 喜 怒 哀 惧等 意志过程 克服重重困难 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二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信念和世...
心理学整理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1 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学生的注意范围。如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多种技能。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培养学生养成无人监管 无人监督 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的细致程度。3 培养学生加强练习的习惯,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