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引发·体验·转化。
一.看图联想,启发学生由感知引发感动。
教学本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从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诵读诗句和教师的讲述中来认识、感知,而应通过启发想象、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扣开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为此,课堂教学在师生谈话,板书课题之后,可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或挂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概述图意。
在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叙述以后,可让学生变换顺序口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句。
教学开头的两行诗句,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看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这位古代农民头发花白、衣着破烂、瘦骨如柴、频频擦汗),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学词教师有意突出日当午、滴、禾下土等词,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读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联想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说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而连贯地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以上的训练设计目的有二:
落实大纲要求。大纲要求二年级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优化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的训练程序,使学习过程呈有序状态。
二.读句悟法,引导学生从学会体验会学。
教学前二行诗句之后,可运用元认知原理,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两行诗句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再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然后,遵循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刚刚获得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后两行诗句上,使学生半独立地从看图中加深形象感染;从学词中(重点理解盘、餐、粒粒、皆等词语)理解词义、明晰概念,扫清理解诗句的障碍;从读句中锻炼表情朗读,在情感驱动下再次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思想感情;从说句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这样的训练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一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时,要注意删繁就简,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几个学习步骤;二是针对当今幼童不怎么懂得爱惜粮食(包括其他劳动成果)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不仅要明爱惜粮食之理,更要行爱惜粮食之实,真正做到明理导行。
三.读说写背,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实课后练习和保证课堂上学生练的时间。课后练习既规定了教与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评估提供最化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课课后有三道练习题: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读和说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读一读,再抄下来(要求学生读、写四个字和由这四个字组成的四个词,本题体现了口头与书面并重、学字与学词结合,务必安排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
3.背诵课文(是口头训练和培养记忆能力的重点题)。当然,还应重视本课6个生字的读认写记。
下面就课后练习1和3两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读、说、背的训练。先谈读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让学生读出重音、停顿和节拍。下面标出的供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谈说和背的训练。实质上读是说和背的基础和前提,而说和背则是读的延伸和巩固。指导学生读、说、背可按读一行说一行,读一句说一句;读全首说全诗背全诗的步骤进行。
这种化整为零,积零成整的训练形式更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接受,更有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锯是怎样发明的 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2 学会13个生字,理解 传说 发明 需要 徒弟 陡 厉害 发现 口子 启发 工具 果然 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 发现 造句。3 能听写指定的句子。4 背诵课文。三 四节。教学重点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锯是怎样发明的 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2 学会13个生字,理解 传说 发明 需要 徒弟 陡 厉害 发现 口子 启发 工具 果然 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 发现 造句。3 能听写指定的句子。4 背诵课文。三 四节。教学重点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节会变的线条。课型 造型 表现。课时 1课时。教学准备 ppt 水彩笔 绘画纸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有秩序 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 认识线条 感受线条,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观察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