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三篇。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的图画。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作者使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教学目标1、认8个生字。
2、引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用,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自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果树上接满了成熟的果实,在果园旁边是堇色的稻田,稻子艘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水平,又使学生感到秋天发生的变化)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轻声地读以便,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课文)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图梨笼浪梁燃勤劳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男女生**车赛读并汇报记法。
在认度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和竟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大屏幕)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泼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勤劳的人们)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多人)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3、正是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喜庆。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的读读吧。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即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喜爱秋天、赞美秋天,学生发自内心去读这篇课文,真是声情并茂]五、扩展活动。
通过学习,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下面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学生活动。(如,制作秋天的礼物:
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这种形式新颖的扩展活动,学生积极投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抒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极大的发挥。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收获)《坐井观天》
一、导入: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什么这样贴呢?
(理解井沿、井口、井壁、井底)
二、释题: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读,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讨论: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汇报结果:板书(天)
4、小声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用直线把答案画书上)
5、小组讨论:分别找出一个词概括天有多大6、汇报:板书:(无边无际、井口那么大)
7、释词:“无边无际”、“井口那么大”。过渡语:同一片蓝天,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呢?8、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上问。
9、指答。过渡语: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所以只有井口那么大,坐在井里看天,到底什么样?让我们做个实验。
10、实验:卷纸筒看天,看完后,你想说什么?11、指读最后一段:
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讨论后指答)12、表演:
青蛙跳出井口会怎样?(戴头饰表演)
13、指导朗读:假如这只青蛙不跳出井口,它将永远看见井口那么大的蓝天,你希望看到这种结果吗?那么就请用我们的真诚把它请出来吧!
分小组实行角色朗读。②指名分角色朗读。四、戴头饰表演故事。
五、揭示寓意:板书:目光狭小。
六、小结。七、练习:
1.出示投影片,说句子。2.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蓝色的树叶》教学目标:
1.理解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协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准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教学重点:
1.理解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协助。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协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理解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协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协助。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协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悬念导入:1.课前板书:19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2.成果汇报:(1)生字(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实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李:现在能够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理解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2.作品展示会。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1.能准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写字。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2.有感情地读文。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能够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能够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吗?现在能够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吧。(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4)指名读读。
2.把两个造句写在作业本上。四、抄写生字词。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锯是怎样发明的 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2 学会13个生字,理解 传说 发明 需要 徒弟 陡 厉害 发现 口子 启发 工具 果然 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 发现 造句。3 能听写指定的句子。4 背诵课文。三 四节。教学重点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锯是怎样发明的 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2 学会13个生字,理解 传说 发明 需要 徒弟 陡 厉害 发现 口子 启发 工具 果然 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 发现 造句。3 能听写指定的句子。4 背诵课文。三 四节。教学重点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节会变的线条。课型 造型 表现。课时 1课时。教学准备 ppt 水彩笔 绘画纸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有秩序 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 认识线条 感受线条,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观察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