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教学实录】幸福天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实录。
作者: **: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8日点击数: 30
幸福天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一、引出“不幸”
师:(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生:(师指一名学生朗读)——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学生读一读)。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觉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
师:那么卖火柴的(板书:小。至此补充完整课题)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打开书浏览全文,谈一谈。(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生1: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非常可怜的小女孩。因为她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而且是非常冷的天气。
生2: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小女孩。因为在大年夜里别人都是一家人团聚,而她却在卖火柴。
生3: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女孩。雪花落在她打着卷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她看上去非常美丽。
生4: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因为她在大年夜的时候看到了她最疼爱她的奶奶,而且奶奶把她带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5: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缺少疼爱的小女孩,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而且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也去世了。
师:我听到了“可怜”、“穷苦”、“美丽”、“与众不同”这些语词。真好。
阅读同一篇文章,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这节课咱们就带着你们刚才说的那些感受再回到课文的文字中去,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出刚才你们所谈到的这些感受的。或许会丰富你的认识,提升你的看法,甚至改变你的观点。
二、解读“不幸”
一)寒冷。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放开声音读读。(生齐读第一然段)
师:再读读第一句话。(重点品味第一句。)
生:(齐读)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师:瞧,读到一个“冷”字,(课件突出“冷”)就自然会想到这个冷字背后的信息,这是告诉我们——
生:天气冷极了,“冷”字,交代了天气。
生:再往下读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个字——“雪”呢,(课件突出“雪”)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季节。
师:这是什么季节?(学生说冬天。)
师:那“黑”呢?
生:这个“黑”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师:瞧,当你细读每句话,读到重点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词后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现在,再读这句话,味道就不一样了,来读读。
生:(读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语调越来越高,一种是语气越来越深沉。随着老师的手势齐读。)
师:还是这句话,我们再读。读到“冷”,什么感觉?
生:我们感觉到冷,再加上“冷极了”,说明真的很冷。
师:注意紧跟这“冷”后面又出现了一个“雪”呢?
生: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让人感觉更冷了。
师:再注意,这两个词后面又多了一个“黑”,又是什么感觉呢?
生:已经是三个“冷”了!让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极了!
师:如果我们在“冷”的前面加上一个字,才能体现这不一般的冷呢?
生:加一个“极”,就是“极冷”。
生:不,我觉得加一个“寒”更好,“极冷”是说冷的程度,而“寒冷”的寒,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冷的程度,更让我们感到寒气逼人,令人觉得冷得可怕。(板书:寒)
师:你看,还是这句话,我们又读到了一层意味,再读更不一样了。来,我们把阅读到的滋味送到句子中去,读读。
生:(学生再一次两种形式朗读这句话,语气一种是由弱到强。一种是由强到弱。精彩)
师:(课件展示教师阅读批注的文本内容。)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真会阅读。你看,阅读一句话的时候,抓住重点的词语反复咀嚼,不仅读出了词语背后的信息,还读出了词语内在的感受。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句一句也没有写小女孩,去掉可以吗?
生:不成,这是环境描写,很重要。通过细读,我们感觉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此恶劣,预示着故事的悲惨,小女孩的不幸。(掌声)
二)恐惧。师:是啊,就这样慢慢地读啊,细细地品。
看,小女孩就这样向我们走来。那就细读这段后几句话的描写,哪个词语触动了你,就把你读出的信息或感受等分享给我们。(学生默读,而后发言。
)生:我觉得“光着头、赤着脚”说明了小女孩的穷苦,大冬天却是“光着头、赤着脚”。
生:是啊,小女孩从头冷到脚。我还想补充,这里说是“大年夜”,“大年夜”本来是一家人快快乐乐温暖地在一起,而“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还在街上走着,我眼前仿佛看到这可怜的小女孩就这样光着头赤着脚向我们走来。
生: “一向是他妈妈穿的”也说明小女孩非常穷,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双鞋。
师:(教师因势利导)那就是说,小女孩一向就没有鞋穿。好啊,就这样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生:我从课文的最后一句“小男孩说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摇篮”一词说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这是安徒生用夸张的写法。
师:你看他多会读书,安徒生多有童话趣味啊。他发现了“摇篮”背后的信息和修辞方法。你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摇篮”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我觉得这个男孩太调皮了,也不懂事,说的话挺气人的。
生:本来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就已经很冷了,再加上我又读到的“又黑又冷”,我体会到,天简直冷到了极点。
生:小女孩已经够可怜的了,“她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我从这个“吓”字看出小女孩当时一定很害怕,所以她拼命地跑,把鞋都跑掉了。
生:我还想补充,“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这“吓”是因为“冲”,可以想象小女孩心里恐惧的程度。(板书:“恐惧”)
师:就在这样寒冷环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满恐惧,没有办法(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引读)这一整天,谁也——(学生接读: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学生接读: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沉静一会儿,不让学生答)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一定浮想联翩。
那么、我们把你们想象的这些“谁”去掉,看看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去掉“谁”的句子)
生:我认为用上两个“谁”,我眼前就浮现了那些形形色色的、衣冠楚楚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这个小女孩,可见,课文的句子体现是是大人们的冷漠。
生:“谁”指每一个人,“没有人”指一批人,范围很广泛,没有第一句的程度严重。“谁”字特别强调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给一个人给过她一个钱。更能看出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
师:还是这句话,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课件出示变换了角度的句子,引导学生完成:这一整天,小女孩 ,小女孩 。)
生: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师:不是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吗?既然如此,安徒生为什么偏偏不从女孩的角度来写?
生:“谁”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说没有人买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而第二句话是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来说的。我觉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比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更有强调的力量。
生:也就是说,第二句话只交代了结果,你不知道小女孩做了怎样的努力,就好像小女孩很笨,努力了一天也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可是,课文的这句中是说,小女孩辛辛苦卖了一整天,也没有一个人同情她,这样更加强调了这个人世间的冷漠无情!
师:好一个冷漠无情!回过头来再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
生:我觉得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了,还有社会环境的冷漠。可以说小女孩从头冷到脚,从外冷到内,从身体冷到内心!(掌声)
师:此刻,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恐惧,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生:(齐说)雪上加霜!
师:(屏幕出示教师的批注)你看,刚才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个重点的句子,反复推敲、比较,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不也一样像你们这样获得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吗?
三)饥饿。师:阅读的时候,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把你阅读的信息或者感受写在文字的旁边,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批注吗?
批注就这么简单——下面就请你也试着从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哪个词哪句话触动你,就把你读到的信息、感受,以及其他批注在旁边。
学生充分自学第。
三、四自然段,并批注。之后分享。)
生:“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我觉得小女孩“哆哆嗦嗦”就是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光着头,赤着脚”走,“又冷又饿”。
师:你很会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这一整天,那可是从早到晚,这里的“饿”是我们平常说的饿吗?
生:小女孩是饿极了,那叫“饥饿”! 板书:饥饿)
师:好啊,不仅读到了寒冷,还读到了“饥饿”。
生:要说寒冷,再加上饥饿,可以说,小女孩整个是“饥寒交迫”。
师:好!把这个成语批注在句子的旁边。谁来读读,体会女孩此刻的饥寒交迫!(学生在文章中批注:饥寒交迫。)
生:我读到了这一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我觉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美丽。
而且课文还写道,“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说明富人家很有钱,而小女孩却在这个大年夜在街上走着,冷着、饿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师:这个对比说得好!是啊,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你们注意了。
(课件突出:“她可没有注意这些”,“她可没有忘记这个”。)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
这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没有人和她一起过大年夜,可是她却忘不了,我觉得这个对比,更让我感觉到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
师:其实,对比阅读批注也是一种方法。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小女孩该注意的顾及不了,不用记住自然来到的大年夜她却忘不了。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作家的匠心之处。
生:所以这段中的第一句话说“可怜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拓展 《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发的思考
卖火柴的小女孩 引发的思考。10月26日,有幸在东南大学的大礼堂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堂 卖火柴的小女孩 真不愧是特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智慧处处都闪耀着灵动。让我感受非常深刻,也受益匪浅。卖火柴的小女孩 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安徒生童话,从1963年起就被编入了人教版教材中,一直学到现在...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50 157页。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2.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以及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从而深刻的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过程与...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导学案 第二课时 蒲窝中小任丽。导学目标 1 品读小女孩擦火柴的部分,从幻想的美好中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方式以及表达的效果。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难点 理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