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

发布 2024-03-26 11:10:15 阅读 9255

第2课时。

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

2、总结合文,体会情感,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难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忆一下)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哪三部分。

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第一部分。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里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说明当时的环境很冷,环境越恶劣越体现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说明当时的谁会人士对小女孩很冷漠。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说明家人对小女孩也很冷漠。

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小女孩家境如何?你从哪可以看出来?

我们体会到了小女孩家里的贫穷。

2. 这几段话写了小女孩哪几个方面方面的困难?

这几段话写了小女孩寒冷、饥饿和被人欺负三方面的痛苦。

3.这个片段中有三个破折号,请指出每个破折号是哪一种用法?

破折号作用有解释说明话题转折声音延长。

4.“小女孩没注意这些”“这些”指她美丽的外貌

这是因为她当时又冷又饿 “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个”是指今天是大年夜

这样对比着写突出了小女孩处境的悲惨和她内心的痛苦。

默读5—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

每次分别都看到了什么?

出示5张**。

1)再读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幻象?说明小女孩渴望的是什么?

这部分主要运用什么样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虚实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用:把小女孩美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同时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

从“敢”和“终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情?

说明了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之前经过长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

学习第三部分(齐读第三部分)

想一想小女孩嘴角为什么会带着微笑?

这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幻想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两个“曾经” 指什么?

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

2、两个“幸福”指什么?

前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3、通过这两个“幸福”,你感受到什么?

我们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作业。1、展开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刚才想到的写下来。

2、找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拓展 《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发的思考

卖火柴的小女孩 引发的思考。10月26日,有幸在东南大学的大礼堂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堂 卖火柴的小女孩 真不愧是特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智慧处处都闪耀着灵动。让我感受非常深刻,也受益匪浅。卖火柴的小女孩 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安徒生童话,从1963年起就被编入了人教版教材中,一直学到现在...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50 157页。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2.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以及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从而深刻的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过程与...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导学案 第二课时 蒲窝中小任丽。导学目标 1 品读小女孩擦火柴的部分,从幻想的美好中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方式以及表达的效果。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难点 理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