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花之君子。
编写:漳州市普教室李都明。
单元教学目标]
1.体会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体现出来的作者的境界。
2.学习本单元借物写志、借物抒情的写法。
3.掌握和积累文言词句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和理解古人通过某一物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古今词义的辨析。
9爱莲说。教学要点]
1.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及其所寄予的思想情感。
2.掌握和积累文言词句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借助“莲”来表达君子精神品格。
难点:一些文言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数]2课时。
预习要求]1.诵读并抄写课文。
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
示例一:千百年来,菊花、牡丹、梅花、莲花等这一些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直是文人墨客借以抒写心中情感的对象,并赋予了特定的人格形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其中一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这一篇课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吧!
示例二:说,这个词语,古今汉语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例如,都指的是说话。人要说话,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意思,也就是解释、说明。
《说文》:“说,释也。”《墨子·经上》:
“说,所以明也。”由此,引申出评议、评论的意思。《广雅·释诂二》:
“说,论也。”就是议论、评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就不是一般的说说,而是夹着评论。
由评论、议论引申出来,说,就有了学说、观点、言论的意思。苏轼《石钟山记》:“然是说,余尤疑之。
”全祖望《梅花岭记》:“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在现代汉语中,有着书立说、异端邪说等,都不是一般的说话,而是一种观点,一种学说的意思。
由此再引申出来,就成了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爱莲说》。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段。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蕃(多)濯(洗)妖(娇艳、妖艳)不蔓(用作动词,牵蔓)不枝(用作动词,分枝)植(树立)亵玩(玩弄)
4.请学生笔译本段。
5.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
6.背诵本段课文。
7.文段赏析:
问题一:开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对于这一篇文章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是总说,也有提起下文的作用。
问题二:接着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两个分句的写作意图何在?
明确:写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其目的在于为下文作类比,以强调“予独爱莲”。
问题三:“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这不仅仅是一种描述,而是一种象征。“淤泥”者,此泥必污,惟其污,才肥沃,才能开花,它本来就适合莲花生长。
所以于莲花而言,本无所谓污不污。但是,周敦颐从人的角度,而且不是一般人的角度,而是从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淤泥在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污浊的环境。在污浊肮脏的环境里生长,而精神却不受污染,道德不会退化。
问题四:“濯清涟而不妖”与上句是什么关系?突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句,是前一句的对句。经过清水洗濯而不妖艳、不轻佻,保持它的朴实的本色。
问题五:“中通外直”仅仅是描写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明确:“通”和“直”,也不是直接的描写,而是象征,是对人品的象征。“通”是通达,“直”是正直。
关键就是这个“直”字,后面的“亭亭净植”,也讲的是“直”,不过为了回避重复用词,用了一个“植”,以“亭亭”来强调一下。
问题六:“香远益清”对下文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香远益清”,则不再从外形而是从嗅觉来向品行方面引申。有了这一句,下面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才有根据。
闻香和目击,也是一对矛盾。一般地说,闻香自然比目击更有感觉,因为香气宜近,而观则可以远之。近不如远,闻不如视,而在文字上又把近闻以“亵玩”出之,带上贬义色彩。
这就是隐藏在普通文字中的哲理内涵。
学习课文第二段。
8.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
9.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10.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谓(说,认为)君子(高尚的人)鲜(少)宜(应该、应当)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判断句式)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的深爱,跟我一样的有什么人呢?“之”,结构助词,表宾语前置)
11.请学生笔译本段。
12.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
13.背诵本段课文。
14.文段赏析:
问题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一句话中,“予谓”是什么意思?请说出“予谓”后面的宾语的修辞效果?
明确:“予谓”是我认为的意思,用以表明作者的观点。“予谓”后面的宾语又一次在类比中,本段将爱莲的观念加以拓展,三者并列(排比),成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结构,比单独说“莲是花之君子”要有力得多。
结构功能大于要素之和。
问题二:“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
菊之爱,是隐者之爱,没有什么人继承;莲之爱,是君子之爱,当代也没有什么人认同;只有牡丹之爱,是富贵者之爱,所以十分流行。意思就是牡丹所象征的富贵,成为流俗;而隐逸和君子,则为世俗所冷落。
三、布置作业。
1)作者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2)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3)阅读“阅读练习”四,按要求写一篇左右的文章。
第二课时。一、从检查作业导入课文的学习。
第一题。1.指名学生回答。
2.请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意见:作者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是从莲与君子的相似之处着笔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第二题。1.指名学生回答。
2.请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意见:文章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的用意,是用以映衬莲花,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
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上二个问题,学生基本掌握得了文章的意思。接下来再提二个问题供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
1)这一篇文章的主旨是写莲花还是写作者自己,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说出你的理解。
2)作者对莲花的歌颂,从现实的角度上说还有意义吗?请说出你的意见。
解答步骤如前。
参考意见]1)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自己的君子之志,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作者激赏莲花,在于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这种对花中君子的赞美,正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想往。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现实世界里,他依然能够使人勉励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高洁的精神王国,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哪怕象牡丹般的绚烂,最终仍要归于平淡,人格、气节、精神的完善与丰富,才是自身修养的最高追求。
第三题。1.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作文。
2.请各小组把大家认为比较好的作文在课堂上宣读。
3.把小组认为好的理由说出来。
4.其他各组进行评价。
5.教师说出自己的意见。
二、相关资料。
参考译文:水上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单单爱菊花;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很爱牡丹;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妖艳,花茎中间空,外部直,不长藤蔓,不分枝,香气传得越远越显清幽,端庄洁净地挺立着。
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好菊花的,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爱好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谁?爱好牡丹的,当然多得很了!
三、“阅读练习·**”解答。
第一题。作者认为君子应该像莲花那样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简言之即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文末的感叹是说,像陶潜那样真正的隐士已很少见,像自己那样向往君子的人不知有谁?
而仰慕富贵的人却多了起来;作者感叹的字里行间就是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希望更多的人同他那样,做一个向往君子的人。
详见主编导读,参见参考资料。
第二题。1.多2.洗/妖艳3.越发,更4.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第三题(略)
第四题(略)
10芙蕖。教学要点]
.体会本文的立意特点。
.掌握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多义词。
.了解本文运用的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
2.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常识。
教学时数]2课时。
预习]1.诵读并抄写课文。
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总结
9课 敕勒歌 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答 天高地阔 草原 辽阔无边 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这比喻包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答 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见牛羊 句暗示了人的存在。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时间 90分钟满分 120分。一 积累与运用 24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 规范 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写好说明文首先对客观事物要有深入的了解。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淤泥y 亵玩xi 群葩p 效颦p n...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答案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参 一 积累与运用。点拨 旖 应读作 y 3.净菅脍踵。点拨 病 这里是因 烦恼苦恼。5.c点拨 清塘荷韵 的作者是季羡林。6.帅先 改为 率先 巨大勇敢 句中 勇敢 改为 勇气 开僻 改为 开辟 面对评委设置的一个小小的故意错误 句中 故意 一词应调到 设置 前。直截了当 可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