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掌握部编版一单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词语的运用与组织。
教学过程:我的心爱之物。
创新作文五步法。
第一步:审题。
写一件自己的心爱之物。对象是物品,关键词为“心爱”,即要表达出对物品的喜爱之情。
第二步:选材。
第三步:构思。
我们以“心爱的贝壳”为例进行构思,简要列提纲。
开头:妈妈送给我一个漂亮的贝壳。(略)
中间:先写贝壳的样;接着写我把贝壳放在书架上做装饰,让它陪伴我读书;再写我的贝壳得到朋友们的称赞。(详)
结尾:我要永远珍爱自己心爱的贝壳。(略)
第四步:表达。
构思出提纲后,我们首先要拟一个题目,如《心爱的贝壳》;然后以物为重点,详细描述物品的样子和它带来的乐趣,还要在行文中将对物品的喜爱之情写出来;写完后再润色。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呦!
第五步:习作。
范文。我的心爱之物。
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各式各样的物品。其中,我最爱不释手的是我九岁生日时爸爸,妈妈送给我的一块多功能手表。
从外表看,它是粉色和银色的。四周有四个不同的按钮。左上角的按钮按了屏幕上的字就会闪闪发光。另外几个是用来计时的。在表盘的外面有两层银色的同心圆,看起来很是清爽。
在同心圆的里面,嵌着一层透明的玻璃,像清澈的泉水在里面凝固了。玻璃的里面,电子屏幕被划分成了三个区域:最下面的是个长方形区域,显示小时和分钟;左上方,是个圆形区域,显示秒;而右上方那个区域里,有七个方格,用来显示星期几。
在三个区域的交接处,有着菱形、五角星形、条形和圆形的粉色花纹。它色调搭配的十分和谐,使人不会因粉色过多而感到甜腻,也不会因全是银色而觉得单调。
它不仅美观精致,而且还是我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帮助我管理时间,陪伴我一天天成长。有时,我会拖拉,它似乎就在无声地提醒我:“小主人,加快速度吧,你要迟到了!
”每当周日晚上,我要**时,它也会提醒我:“小主人,明天是星期一,要穿校服哟!”每晚,在我即将进入美丽的梦乡前,我总会拿出餐巾纸,小心翼翼地把它擦得一干二净,并把纸盖在它身上,这样既可以挡灰尘,也给了它一张小小的毯子。
我喜欢它,喜欢它美丽清新的外表,喜欢它分秒必争的严谨,更喜欢它与我朝夕相处的友情!
我的心爱之物。
我喜欢的东西有很多,但最心爱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的一块橡皮。
那块橡皮不大,差不多也就三厘米那么长,两厘米那么宽,方方正正的,颜色是黄色的,上面还有一些小字。
这块橡皮是我以前的班主任给我的。记得当时,是因为我考试考得好,老师就奖励了我这块橡皮。我拿到了这块橡皮以后,就迅速把它放到了书包里最隐蔽的地方。
回到家后,我把这块橡皮小心翼翼地放到一个特别高的地方,然后我才安心地去写作业了……
有一次,我写作业的时候找不到橡皮用了,妈妈看到了老师给的那块橡皮,就说:“你用这块吧,这块是新的,先用着吧。”我对妈妈说:
“不行,这块橡皮里有老师奖励我考试成绩好的回忆,如果用了,那些回忆就会一点一点消失,用完了回忆也就没了!”妈妈说:“不就是块橡皮吗,用完了我再给你买一块不就行了吗?
”我又说:“你给的和老师给的意义不一样!”于是,妈妈只好去买了块新的,让我用新买的了。
后来,老师走了,她去支教了。她说等我们上五年级的时候就会回来的。于是,我就更珍惜我那块橡皮了。
又有一次,妈妈找我借橡皮用,我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这次,妈妈又看见老师送我的那块橡皮,就说:“我先用一下那块吧。
”“不行!”我大喊道。“为什么?
”“因为孙老师走了,这块橡皮就更重要了!”“为什么更重要了?”“因为那里有我对老师的情感寄托!
”妈妈听了我说的话,从此,就再也不提用这块橡皮的事了。
这就是我的心爱之物——一块老师送我的橡皮。
课后作业。写一篇文章,题目《我的心爱之物》,字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
3.从刚才的讨论中选择一件令你成长的故事,将故事的经过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四 佳作共赏。1.刚才我们获得了写作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我们来欣赏一篇佳作,看看小作者是如何体会成长的。2.教师出示范文,由学生朗读。教师提问 文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3.教师点拨总结 文章要想感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 一花一鸟总关情 这个主题编排了 白鹭 落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 等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写的都是事物,体裁都是散文,语言优美,内蕴丰富,能够唤起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之情。白鹭 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 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
2.学习描绘情景的方法,学会更直观地描写情景 掌握通过两种事物对比,突出表现其中一个事物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游子吟 理解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情感。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古代诗人笔下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与萧红一起游览了祖父的园子,欣赏了季羡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