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
教材简介: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个词语盘点和一个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古诗两首》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搭石》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跨越海峡生命线》体会李博士和台湾亲年为他人照相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血脉亲情。
《卡罗纳》写出了同学们对他真挚无私的爱。《给予的快乐》讴歌了真诚助人、无私分析的美好品质。
词语盘点是对本单元中要求大家掌握的词语和认识的字词进行一次盘点,让学生能正确的读写词语。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语文园地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等组成。
知识与技能。
1、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有30个,会认的25个,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
3、“口语交际、习作”注意观察。并按一定顺序观察再写。
教法与学法。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悟文中的情感。
2、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
3、运用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朋友、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15课时。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
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
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
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īng héng lǎn duò yí zhí zàn tíng diāo líng
xí jī kōng kuàng lǐ suǒ dāng rán háo táo dà kū
二、选择正确的字填入“( 中:
1、隔融嗝。
( )化壁打( )间雪。
2、爆暴瀑。
山洪( )发 ( 躁 ( 布 ( 发 ( 动。
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21、搭石。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3)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五、作业。
一、给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饶有兴趣富足,多。②添 ③宽恕,免除处罚 ④尽管。
2.供养不周绕一圈 ②周围 ③普遍 ④周到。
3.形态各异特别 ②不相同 ③奇怪 ④分开。
4.固执已见。
看到,看见 ②指明出处 ③对于事物的看法 ④会见。
5.不胜其烦。
胜利 ②优美的 ③能够承担或承受 ④超过另一个。
6.风言风语。
空气流通的现象 ②景象 ③习俗 ④没有根据的。
7.星罗棋布。
捕鸟雀的网 ②一种丝织品 ③排列,分布 ④张网捕捉。
8.人影绰绰姿态柔美 ② 宽绰。
二、填空:古诗两首》的作者都是代诗人,他们的作者分别是和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和朋友送别时的情感。两首诗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分别是和。
第二课时(4)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美丽的集邮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 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3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大胆想象。4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5 通过学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6 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1 特别的石头。教学目标 1.认识 垛 哄 遗 等生字,会写 哄 爹 砸 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的,感悟李四光勤于思考 善于动脑 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 引...
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教案
第四组课文。教材简介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 一个词语盘点和一个语文园地三大部分。作者笔下的白鹅架子十足,高傲得很。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派头十足,狂妄得很。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既古怪又可爱,那只母鸡确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显得十分伟大。这四篇课文写出了几种不同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作者们的喜爱动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