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发布 2024-03-06 07:05:12 阅读 4077

第六单元。

单元导读】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还要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和热爱生活的人。

20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结合注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

导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一首古诗《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和好友汪伦离别时写下来的。在千年以前交通工具非常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别诗成了诗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送别诗,看看作者和好友分别时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交流已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

1.初读题目。

师:自己读题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一首送别诗,知道送别的地点、人物)

2.自学古诗。

回忆方法:我们都用过哪些方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学习古诗的好方法(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看图、想象等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预设:比较难理解的词语。西辞、烟花三月、下。

教师总结归纳: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地方,在这繁花似锦、柳树成荫的季节里,孟浩然就要乘船去扬州了,李白就要和他的老朋友孟浩然分离了。

指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不舍。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预设:比较难理解的词是“孤帆”。

教师总结归纳:孟浩然所乘的小船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船消失了,只剩下滚滚东去的江水。

情感升华,再读古诗。

学生配乐自由读,教师指名读整首诗,读出浓浓的深情。

三)课堂练习。

1.读、背古诗。

2.把整诗的意思讲给同桌听。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预习要求。

1.自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全诗的意思。

2.同桌交流已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教师总结归纳:这清晨如酥的小雨把细小的尘埃湿润,让柳叶更加清新。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教师总结归纳:这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野草,所以王维劝元二再喝一杯酒。元二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3.再读古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本课的两首诗都是送别诗,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预设:①都在春天送别。在这美好的季节中,送别了朋友,更让人伤感。

两首诗中都有“故人”“尽”。无论在诗的开头还是结尾,老朋友都已离去。

都有描写景色的诗句,有表达情感的诗句。

两位老朋友去的地点不同。一南一北,路途遥远,牵动朋友的心。

三)课堂练习。

1.读、背古诗。

2.积累有关人间真情的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王维。烟花三月柳色新。

孤帆远影无故人。

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烟花三月”的情景,简要介绍扬州在古代的繁华景象,由“孤帆远影碧空尽”来引导学生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导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二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凄凉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我补充了安西的**来辅助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句的意思:我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目送朋友远行的惆怅及对朋友的依恋之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句的意思是:朋友,请再痛饮一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从饱含深情的劝酒中,可以体会出朋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朝舍。更。

2.近义词。

辞——别孤——独。

故——问唯——只。

3.反义词。

辞——聚朝——夕。

轻——重新——旧。

故——新。4.古诗中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好朋友饯行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恋恋不舍之情。

21 搭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桥,你们见过搭石吗?这是一种极简易的桥,却又有其不凡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搭石》,去领略小溪间的搭石桥吧!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学习的收获及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什么是搭石。

明确:搭石就是用石头搭成的桥。

2)作者是如何写搭石的?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先介绍什么是搭石,后写摆搭石的人。人们走搭石,最后指出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

2.整体感知。

1)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后,说一说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引读: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一次又一次“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不便、麻烦、辛苦。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心灵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学生:上了点年岁的人,即老人。

当他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畅谈,教师总结:助人,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4)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动作是怎样的?

明确:没有;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

理解“协调有序”。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质疑**,总结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搭石以及它的作用,欣赏到一行人走搭石的美景,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质疑**。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

2)我们该怎样去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然后齐读。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2)“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本来就应该)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3)课文讲老人走搭石时,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村风、民风,道德的美。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山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任人走、任人踏”,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明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3)反复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提升情感。

三)课堂小结。

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没有粗心放过,反而用笔写出了一篇滋润心田的文章。这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更主要的是他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作为我们小学生,也应记住美就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我们的生活将会美得无与伦比。

搭石。搭石》这篇课文结构清晰,重点描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反映家乡人助人、和谐、谦让、敬老等美好品质。本课的教学,我要求学生紧扣文本语言,反复诵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美。

同时,采用引读、对读、表演读,变成诗歌形式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协调有序”,体会到“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的节奏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文中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有:“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文中看不见的心灵“美”有:①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②急忙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③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④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作者就是通过这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 上 第六单元阅读教学模块备课设计

余耀文。教材文本解读。该册教材与。一 二 三年级的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依然按专题分组编写。从编排的体例来看,课文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练笔,综合实践活动等都是密切联系的统一体。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此种编写形式的内在意义,特别是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任务及其关联,在备课时合理融合,交叉落实,这样既丰富了教学组织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简析。古诗两首 搭石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卡罗纳 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 爱 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 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 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 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 诠释了爱...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再次安排了 人间真情 的专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 古诗两首 搭石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和两篇略读课文 卡罗纳 给予是快乐的 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