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人间真情
单元主题:人间真情。
主备人:夏敏。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分别是《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和《给予是快乐的》。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5、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四、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20.《古诗两首》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中所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等;导入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可以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学习诗歌的重点。体味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欣赏和评价。
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古诗,还可以配悠扬委婉的乐曲。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丰富想象,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21.《搭石》
本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教学时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情感。
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之后,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本课后,应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召开一个“寻找生活中的美”的交流会,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完成小练笔。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23.《卡罗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具体描写了卡罗纳的悲痛和人们的表现,教学本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从大家的行动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推荐《爱的教育》中的《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24.《给予是快乐的》
这篇略读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及引导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课开始,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文本内容,说说自己读课题后想到了什么。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初读效果后,再请学生仔细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交流读后的体会。课后,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然后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本文是这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把本组课文联系起来再读一读,并阅读主题相近的其他文章,如选读课文中的《一个苹果》,然后综合自己读书的感受,以“爱”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或组织一次朗诵会或故事会,让“爱”在学生心中孕育生长,并把爱的芬芳播撒到四方。
五、设计课时:13课时。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目标预设: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
设计理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古诗涵盖面宽,意韵深远,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致按照解诗题──晓诗音──明诗意──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唱响“读”的主旋律,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读中悟美,在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导入:
1.**歌曲《送别》并出示对联:**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齐读)
2.师: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
有人说,友情是真挚而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便与友情有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铺陈一种调子,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初步感知古人送别的深情。】
一.解诗题。
1.读课题,你想得到哪些信息?(学生提什么就讲什么:之、李白、孟浩然、黄鹤楼、广陵)
2.再读课题你想告诉老师什么?(小结并课件出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设计意图:古诗的创作年代距学生较远,出示长江简图画不但有助于学生明确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诗中“西辞”等意思。互动交流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为深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晓诗音
师: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送行,他的心情如何?请大家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必要时也可以作批注。(相机板书:晓诗音)
1.学生自由读诗。(出示课件:全诗)
2.指名读:老师看你读得有滋有味,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真不错,掌声,谁再来。)
3.多名学生读。
4.齐读。设计意图:读,却不是摇头晃脑,漫无目的、有形无实的吟诵,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才是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在初读的过程中,让他们谈谈了解、在诗面上做做文章。】
三.明诗意。
师: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要想读出诗歌的韵味,那就要先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相机板书:明诗意。
)下面就请你们再次利用书中的注释,手中的工具书自学,看看每句诗讲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打个?号,然后和本组的同学共同解决。
1.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2.汇报、小结。
设计意图:自主**中要求孩子们动起笔来画一画,把自己的了解批注下来,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还是那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啊!”。
就是在这样的初读中,让他们从生涩的朗读里学会思考,而后又在思考中感受诗中的景。】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美丽的集邮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 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3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大胆想象。4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5 通过学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6 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1 特别的石头。教学目标 1.认识 垛 哄 遗 等生字,会写 哄 爹 砸 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的,感悟李四光勤于思考 善于动脑 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 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着 人间真情 这一主题选入了六篇课文 古诗有两篇 本组教材由6篇课文 口语交际1 习作组成。单元主题阅读文章10篇。一篇篇课文围绕着 发现美 这个出发点,从不同方面作了阐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和 送元二使安西 都是千古传颂 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