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发布 2024-03-03 00:30:07 阅读 9245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欣赏。

评析]欣赏什么**?教师的导语是什么?欣赏完以后干什么?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评析]初读课文有什么要求?2.交流感受,概括乡下人家景色的特点。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指名朗读课文(请对课文感受较好的同学朗读)[评析]此处的指名朗读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初读,听学生能不能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为什么要请对课文感受较好的同学朗读呢?差生就不关注了吗?学生在朗读的过程**现的错误正是你教学的有利“资源”啊!

应当允许学生“犯错”,不能因为这是公开课就可以把读不好课文的学生搁在一边。

三、细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

评析]生字新词的教学放弃了?难道学生初读后都“过关”了?

过渡:那么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让我们先去读读第自然段。

评析]为什么要告诉学生“先去读读第自然段”呢?学生应该能够找到啊!原来你这节课只讲这两个自然段。画面一:屋前搭瓜架。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出示:“屋前搭瓜架”是一道()的风景。[评析]“屋前搭瓜架”是怎么概括出来的?2.交流体会。

1)色彩艳丽: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颜色)(2)形态各异:圆圆的南瓜,细细长长的丝瓜。(形状)(3)可爱、别有风趣。3.指导朗读。

评析]此处如何指导朗读?4.小结。

没必要“小结”,学生读好这段话就是最好的“小结”)

画面二:门前种鲜花。

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

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评析]由老师直接出示,还是根据学生的发言来出示这段话?“门前种鲜花”又是怎么概括出来的?1.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2.有感情朗读课文。

评析]怎么理解?怎么“有感情朗读”?应该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操作方法。画面三:雨后春笋。

评析]三次“画面”是按顺序出示呢,还是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

出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1.读一读,交流体会。

2.小练笔:你能想象这些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他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笋芽儿的话写下来。

课件出示: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他们说3.指导朗读4.小结。

评析]每一个环节都要“小结”一下,“小结”过后。

又“总结”,就像开会,小领导“小结”,大领导“总结”,会议要从简,语文课也是如此。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乡村生活,领略了“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和“雨后春笋图”,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评析]这节课你讲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后面还有几个自然段大概是安排在第二课时了,剩下的“几幅图”要到第二课时去品味,既然如此,就不能说“深深感受”,因为这节课只是感受了其中三幅图。这样的安排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人为地把“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割裂成两半,第一课时先讲掉一点,第二课时再接着讲。这样的课时安排使得第一课时的识字学词没有了着落,学生在没有读通课文的情况下匆匆去品味“画面”;而第二课时又显得不够“过瘾”,“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就如一道美味佳肴,今天吃一半,剩下的明天再吃就不够味了。

五、板书设计乡下人家别有风趣可爱朴素华丽勃勃生机。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示课题。1 课件出示 欣赏。评析 欣赏什么 教师的导语是什么?欣赏完以后干什么?2 板书课题。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评析 初读课文有什么要求?2 交流感受,概括乡下人家景色的特点。课件出示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 第一课时师 我们把居住在繁华的大都市的人称作 城市人家 师 那有许多渔民,长年生活在船上,靠打鱼为生,我们称作 生 水上人家。师 生活在广袤的农村地区的人们,我们称作 乡下人家。师 今天我们去读一读陈醉云笔下的 乡下人家 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师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词语的...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要目标要求 一 认识5个生字 檐 饰 冠 捣 谐 指导书写 巢 等字。二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语句。三 从瓜架 鲜花 春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由衷的热爱之情。四 学习作者用对比 拟人和相关的景物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