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教师刘晓会使用教师刘晓会科目课题名称。
语文。所在单位实验小学所在单位实验小学版本。
人教版。备课日期2月20日使用日期2月24日。
第一单元,第1课。
文言文两则《学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六年级。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在自主预习中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学习,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课件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
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
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
倾听感受。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
一、谈话导入题,齐读课题。
激发兴趣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
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
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
理解题意,提出问。
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
题。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3、质疑:“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呢?一)检查预习1、自由读文。
2、小组交流预习结果3、各组展示:(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3)疏通句意。
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轻声读课文,思考:课。
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理清思路:1、介绍老师。
2、不同的学习态度3、不同的学习结果。
小组交流、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
通过教师富于知识性的导入,让学生能大致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解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学习,学会表达,感受集体的力量。
一)体会道理。
1、师范读2、学生再读。
3、小组交流: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有不同的学习结果?你从中悟出什么道。
三、深读思考理?
体会道理4、各组展示、汇报。
1)学习态度。
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2)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5、分组朗读。
四、联系生活。
深化认识。听读、自读。
交流、汇报。
感受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
师:同样的老师,竟然有这样不同的学习结果,看来学习态度真的很重要,希望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
倾听、感受。
激发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
附板书设计:
1、文言文两则(学奕)
学习态度。1)专心致志(2)三心二意。
附教学流程图:
开始。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倾听质疑。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文交流展示汇报。
深读课文理解感悟。
读文交流展示汇报。
总结全文。倾听感悟。
结束。教学内容。
**支持学生活动。
七、教学反思。
文言文两则教案第一课时
课题1文言文两则课型新授课课时2 1 教学目标。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2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解。3 理解重点词语,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重点难点。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法指导。教具 学具教具 学具多 课件。通案。一 导入。回...
文言文两则第一课时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文言文两则 所属单元第一单元。主备人。李艳梅。课时2课时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 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4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5 在自读自悟中获得人...
文言文两则第一课时
文言文两则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奕。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了解故事的内容。2.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3.有韵味的朗读课文并背诵。教学重难点 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