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重点:
通晓文意并背诵课文,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中的乐?教学设想:
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丰富,细致生动,多用短句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文章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题旨。紧紧扣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好文中的乐(难点)。
词语、生字结合预习当堂解决,个别晦涩语句、文言活用现象,只要能大体把握即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与《马说》的作者韩愈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他的山水游记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三、走进文本(一)读一读1、学生齐读。
2、师生评议后教师范读(二)译一译。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注意纠错和补充,强调重点词语、句子。(三)议一议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从音、形、色三方面入手。
2、第2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潭水特点: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写潭水。写法:动静结合心情:愉快。
写鱼,动静结合,侧面衬托水的清冽。3、文中写景有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抓住了事物特征。(1)突出了“石”。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明写)“闻水声,如鸣佩环”(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
“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后面还有“犬牙差互”、“凄神寒骨”。)2)紧扣“清冽”写潭(水)。
4、理解人物的“乐”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2)引导结论:乐。
3)讨论: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水声动听,环境优美,游鱼逗乐。(四)比一比。
当堂背诵,比比谁背得最快。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
大家已经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分析。
方崇宇。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第六单元26课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主备人 庞艳霞。课标导航。1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2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 虚词 句法,积累名言。自主预习。1 读准字音。篁竹 清冽为坻为屿为堪怡然 俶尔翕忽差互悄怆幽邃寂寥摇缀隶 参差。2 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清华园生命智慧课堂导学案。组名姓名日期 2013 11 7 编制 八年级语文组主备 刘秀丽。自研课导学 晨读课 30分钟 目标 1 全体同学自由朗读读课文,力争达成 读准生字朗读流畅时间 5分钟。2 力争背诵全文。时间 10分钟。3 学有余力者 识记课下的注释,力求读准 会写,会解释。检效 检效本 ...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
3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百废具兴。增其旧制属予作文章以记之巴陵胜状。衔远山岳阳楼之大观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日星隐耀薄暮暝暝。综合提升 要真正疏通好文意,必须落实到每一个重点字词,现在你能尝试着逐字逐句的翻译全文吗?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 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