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2-29 19:40:12 阅读 5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意象的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使学生寻找意象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方式与价值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从而感受诗歌带给人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寻找意象体会作者所要体现的情感。

难点:意象的理解,意境的营造和三美(**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讲解。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诵、老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感情基调。

2、点拨法:抓住关键字词句,点拨理清诗歌的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座桥,它空灵动人,风景秀丽;有这样一首诗,它意境独特,情感细腻。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个人、看看这座桥、品一品这首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徐志摩这个人。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并在此遇到了年轻貌美的才女林徽因,度过了他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光。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却已物是人非,于是千般感触涌上心头,因此便写下了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

三.朗诵:1.**朗诵,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2.学生反复诵读,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全诗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诗文解析: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小节“云彩”这个意象,结合意境并讲解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来朗读这一小节。

2.老师朗读第二小节,使学生找出重点意象“金柳”并详细分析其寓意和情感。

3.让学生依据前面的分析方法自主寻找第三节——第七节的意象,并通过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意象,并分析喜欢的原因,老师在此做出适当的点拨与归纳。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含了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与景的交融是值得我们细细品位的,意象的选取也值得我们学习,鉴赏这样的诗歌精品,朗读与理解互相促进,我们仿佛步入了艺术殿堂与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六.作业布置:

闻一多先生曾说过这首诗是最能体现三美原则的。三美原则具体体现在哪些词句当中?请同学们下去找一下,下节课我们来共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再别康桥第一课时

授课章节 单元 语文 第一册第一单元 再别康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在了解徐志摩生平,了解徐志摩的剑桥大学情结地基础上,解读本诗敬畏 感恩 依恋 自卑等交织的情感 2 把握本诗的意象,品味本诗语言和意境,体会徐志摩诗歌哀而不伤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过程和方法目标 1...

再别康桥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学法指导 1 以诵读为主,反复朗诵鉴赏诗之美。2 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 品读 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诗的情感。学习目标 1 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诗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 通过咀嚼 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 意象美 3 背诵课文。导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1 知人论事 徐志摩 1896 1...

再别康桥第一课时答案

再别康桥 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人 胡伟华备课时间 2010年8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 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2 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选取的独具特色的意象及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作者情感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