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2-29 17:00:10 阅读 2624

《围魏救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有感情地读句子。

2、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初步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后第三题第一句)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相关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孙膑的资料,了解相关孙膑的故事;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十六计吗?第一计是“瞒天过海”,第二计就叫“围魏救赵”。

大家想不想了解“围魏救赵”这个计策?那今天陈老师就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走进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来研究。

围魏救赵”这个战法,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人物和故事情节。

自读,小组交流:本文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故事涉及的国家:魏、赵、齐。

检查汇报。老师可画一个地形示意图协助学生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3、根据学生回答再次梳理文中的人物:孙膑、田忌、庞涓;和地名:襄陵、大梁、桂陵。

4、完成填空:赵国被围,求救齐国→(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5、小结。三)通过词语引入学习课文内容。

1、全班学生交流课前预习积累的四字词,大屏展示,各种方式读。

2、大屏出示:第一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第二组: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3、请同学们一起来读。

4、学习红色生字。

1)请生读两个生字。

2)观察发现并交流了解生字结构、字形、拼音等。

3)请生组词。

5、观察两组词语,发现描写的是文中的哪**队?(魏国。)**两组词语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词语形容兵力强,第二组形容兵力差的。

生:第一组是褒义,第二组是贬义。

6、把这些词语放到文中来读一读,看看表达什么意思?

7、大屏依次出示这两个句子抽生读。

1)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2)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庞涓见大势已去,知道无力回天,只得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8、请生谈谈第一句中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表示什么意思?

说明魏军兵力强大,无人抵挡,是说魏军百战百胜,攻无不克。)

9、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士气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出强大、战无不胜的气势。)

10、请生谈谈“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的意思。

11、指导学生读出读出魏**队惨败的狼狈样。

12、再次对比读,赛读。

四)、了解造成魏军失败的原因。

师: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魏军为何最后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呢?

1、找出相关语段,概括内容写下来。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师:这个主意到底妙在**?我们下次课接着学习。

《围魏救赵》第一课时

围魏救赵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重 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 武有兵法韬略。关于中国古代兵法,你有哪些了解?生回答。师 咱们班同学知识真是丰富,刚才有同学提到 三十六计 在三十六种计谋中,...

围魏救赵第一课时 2

围魏救赵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准确 工整 美观地书写。2.理解 麻痹 佯攻 胸有成竹 丢盔弃甲 等词语。3.准确 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教学重 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

《围魏救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围魏救赵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重 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教学过程。一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围魏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