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说课稿。
卓资二中于丽华。
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七方面对《最后一课》第一课时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章,学习本单元,教材要求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本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名叫小弗朗士的小学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要引导学生分析**三要素来理解**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设计思路:
新的教学理念有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将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进行感知、感受、感悟。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篇课文特点,确立《最后一课》第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这种文学体裁;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合作研讨的方法,分析**的情节结构,初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感受**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和目标2,并且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初一学生对爱国的认识与理解比较肤浅,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重点: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初步感受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依据:本教材要求阅读课文要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本文中有大段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初步感受他的变化。文中对韩麦尔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多种方法的描写,感受他的形象对理解课文的主题有帮助。
四、教法学法:
学况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跨入初中,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又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体裁,所以我会指导学生自主查阅普法战争及**的资料,也可写有关普法战争的心得体会,并在班上交流,并给与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强调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赏析《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我将本课设计为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主要以情感铺垫为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有意设置严肃气氛,让学生静心读课文,读后自由交流内心感受,适时再次引入9.18事变东北个别地区曾有与阿尔萨斯相类似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明确“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母语是最美丽的语言”。
之后找出**的三要素和并分析情节结构。第一课时我主要运用了设置情境法、朗读感受法、交流体验法和整体感知法,这些都是为了第二课时的深层次阅读服务。 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精彩语段和关键词句,分析**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是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明确**的概念。
六、多**运用:
利用多**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如9.18**),多种感官共同调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另外,一个优质的课件还可以对学生进**感熏陶,我通篇都使用深沉的淡蓝色背景,学生可以感受法国人民失去国土的悲哀。
七:教学过程 :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后我用深沉的语调说:多么让人气愤的镜头,不由得又一次把我们带入了70多年前那个令人心碎的日子。2023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了东北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开始了他们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从此,那里的人民失去了自尊,有些地方还失去了他们赖以交流的祖国语言---汉语,被迫改学日语。亡国奴的生活,是怎样的耻辱啊!在上个世纪的法国,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小镇也遭遇到了同样的情形。
同学们悲愤的眼神显示出他们已经迫切想了解这个小镇的种种遭遇。于是我趁热打铁,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做批注。
学生读课文同时我在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他们会有哪些收获)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
目的:为了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再加上课文比较长,最好安排课前预习,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普法战争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检查预习情况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标段落、文章的背景、作者都德的有关情况,以及**的文学常识。
2、屏幕显示生字词,采用点名读、齐读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初一学生进行字词的积累。
第三环节:整体感知
在刚才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思考:这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
第一问训练学生概括复述能力,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络。第三问只需学生有所思考,具体问题待后面讨论主题时解决。这一部分训练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环节:理清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 :在结合**复述的基础上,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的情节结构,也是完成课后第一题。)情节一般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本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正是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完善起来的。
突出这一重点可引导学生按时间推移和地点变化的顺序来梳理情节。
1、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
这一层要表现小弗朗士的贪玩、幼稚及对先生的惧怕,也要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
2、故事的发展:上课之前
小弗朗士一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就感到了异样。
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非常心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
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心稍微平静了,注意观察什么地方不同往常。③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严肃的气氛,使小弗朗士有些吃惊了。
3、故事进一步发展:上课之中
写动人的最后一课,及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4、故事的高潮、结局:宣布下课
对这部分应以朗读为主,初步感受韩麦尔的形象。
可能有的学生会把2和3合在一部分,也应当给予鼓励,激发学习积极性。
第五环节:合作** (4—5人以小组互动交流)
1、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第一个填空:__的最后一堂课。由于这个填空不难,所以同学们稍加思考就能说出来。概括能力较强的同学还能结合文章中心提出独特见解。
2、了解了大概情节,对人物的处理也就成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首先我让同学们设想自己就是小弗郎士,完成这节课的第二个填空:使我___的最后一课。这个填空与课文、学生结合都比较紧密,因此异彩纷呈的填法就能展示出来。
同时提倡同学们从课文里找出根据,并能声情并茂的加以朗读。
然后教师进行调控,让学生概括出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
也有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按情节四部分分析小弗郎士心理的变化,体会其中的情感。更应该表扬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优点。此时老师寄语:
我们不仅应该从课文中认识、了解小弗郎士,更应该感受我们能自由学习祖国语言是多么自豪。
3、接着转向对韩麦尔先生的认识理解:那么,你作为旁观者,如何看待韩麦尔先生呢?请同学们再看课文讨论,完成第三个填空:__的韩麦尔先生。
同学们经过思考,一个个闪亮的词语就能迸发出来:可怜的、普通的、严厉而又温和的、有爱国情怀的。说到严厉而又温和,我对学生思想教育:
可见,老师对学生温和是爱,严厉也是爱,所以请同学们理解老师平时对你们的严格要求。此时,课堂的气氛十分融洽。
最后结合讨论,通过老师范读韩麦尔先生的独白以及课文最后一部分,让学生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浓浓的爱国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至此,对人物认识的升华,使得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水到渠成。
4、最后,师生共同走进国歌,再次来体会那高亢激昂的爱国情怀。"
**升旗仪式**,同学们行注目礼。
有时间还可让学生齐读梁启超的爱国名言。)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左右。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主要是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的,采用洋思 “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各环节都有德育渗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教案
最后一课 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了解时代背景。2 掌握 的常识。3 初步了解阅读 从情节入手的方法。4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情节结构。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情节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 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租国的思想情感。二 教学重点 1 掌握 的要...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学案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 1 了解 三要素和时代背景。2 掌握字词。3 理清故事情节 一 检查课前预习 1.字音互填,并补充你认为重要的其它字词。踱来踱去郝叟懊悔。惩罚钥匙祈祷宛转思量督学。膝头哽住w 住 xi 着ch 异n ng 可。2.解释词语。叟 宛 祈祷 思量 哽 诧异 喧闹 懊悔 ...
7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主备人 王志明。授课人 王志明。授课班级 初二1 2 授课时间 2012年9月2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2.利用课文中的情节,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 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重点 历史背景,作者情况,的结构。教学设想。1.安排三课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