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 2等式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案

发布 2024-02-27 15:00:04 阅读 4966

3.1.2 等式的性质 (第一课时)教案。

班组姓名 一课堂准备:

提示:1. 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2. 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

转化为 “x=a(a为常数)”的形式。

自学课本81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二自学交流:

练习一] 已知,请用等于号“=”或不等号“”填空: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那么。

口答)(1)如果x=y, 则x+5=y+

2)从a+2=b+2能不能得到a=b呢?为什么。

[练习二]已知,请用等于号“=”或不等号“”填空: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口答)(1)从 x=y 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2)从-3a=-3b能不能得到a=b呢?为什么。

p82例2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解:(1)两边得。

(2)两边得。

3)两边得两边 ,得。

试一试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

1)x-6= -4 (2) (3)-0.2x=5 (4)-5x=4-6x

解:(1)两边得。

(2)两边得。

3)两边得。

4)两边得。

三、成果展示。

1:已知:x = y 字母可取任何值,请思考下列问题(口答)

1)等式x-5=y-5成立吗?为什么?(2)等式5x=5y成立吗?为什么?

3)等式ax=ay 一定成立吗?为什么?

2.下面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 错在**?应怎样改正?

1)解方程:x+12=34

解: x+12 = 34 = x+12 -12 = 34 -12 = x = 22

2)解方程:-9x+3=6

解: =9x+3-3=6-3

于是 = 9x=3

所以 x=-3

3..我学会了,展示给你看 p83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如果ma=那么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ma1=mb1 b. m3=mb3

c. -0.5ma=0.5mb d. a

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 (2) 五。拓展延伸如果x+y求y

六、课堂小结与学后反思:

1)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的结果仍相等。

(2)等式性质的应用(解方程)。

3) 解方程就是经过对原方程的一系列变形(两边同加减、乘除),最终把方程化为最简的等式: x = a(常数)

即方程左边只一个未知数项、且未知数项的系数是 1,右边只一个常数项。

3.**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性质 第一课时

等式的性质。授课教师彩云中学查天喜。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等式的性质 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 归纳 应用,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综合 抽象能力,获取学习数学的方法。3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情感,敢于面对...

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内容 课本p123 126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学会应用。教学目标 1 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2 经历 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学习不等式基本性质的价值。重点难点 重点 ...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田家炳中学温世明。2004年3月。教学目标 1 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间关系 2 掌握求差法比较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 3 强调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 比较两实数大小。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我们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在数轴上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