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的概念》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发布 2024-02-27 09:40:09 阅读 9572

《导数的概念》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陈吾婷。在备《导数的概念》第一课时,对课本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设计了这样的过程:由芝诺著名的一个悖论“飞矢不动”引入,然后利用瞬时速度来解释飞矢在某一点的速度是存在的,然后再转到曲线切线的讨论上来。

应该说,这样的思路很自然,也很有趣。但是在第一节课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学生在芝诺悖论之后,就慢慢地变成了“无声”的状态,这主要是一些推导中复杂的符号使然。第一节下课后,很快地做了一个反思,总结了如下几点:

1.在推导瞬时速度时,应该先讲清楚牛顿的思路,即求位移的增量,求平均速度,再求极限。这样再进行推导,学生就有了方向,而不会象第一节课那样,听得慢,看着复杂的符号就头晕。

在学习理论中,有个“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可能在对于这样牵涉到复杂符号的推导时,更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前提准备。要不然学生就弄不清方向,从而被符号所困。

2.也是在推导瞬时速度时,应该做一个**,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增量的意义。第一节课正是没有给出**,虽然对增量做了一定的强调,但是学生对增量的理解依然是抽象而非具体的。

3.推导完瞬时速度后,应该点出对“飞矢不动”悖论的反驳,即在某一点是有速度的。第一节课中忘了说明这一点了,就使得学生不知道“飞矢不动”这个情境有什么用,也不知道与瞬时速度有什么联系。

4.在介绍完曲线的切线后,给出一个很好的例子,即y=|x|在x=0处有没有切线,可以先增加另一个变式——求x=1处的切线,这会使学生认识得更深刻一点。最后最好能指出正如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只有一个一样,某一点的切线也应该只有一条。

经过课间几分钟的反思与调整,第二节课果然清晰了许多,也生动了许多。学生听得也饶有兴致。

课后,有两个学生也分别提出了两个很好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刚才这一例子中,没有斜率难道就没有切线吗?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切线垂直于x轴,按导数的解释,如果斜率无穷大——即以前通常所说的极限不存在,那么切线不是也不存在吗?

当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导数不存在,切线就不存在;导数无穷大实际上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无穷大,而上面的例子中的在x=0的导数是真的不存在,这是有区别的。回家路上想了一下,并不敢保证这样的解释的正确性,尤其是导数不存在,切线就不存在。

到家一查,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数学》(第五版上册)第82页中就有切线的定义,包括了导数无穷大时的切线情况,在第85页中就有y=|x|在x=0处切线不存在的例子。放心了!但是依然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

怎样才能更加直观地说明上例中的切线不存在呢?它又**去了呢?

第一课时导数的概念及运算

学习目标 1 理解导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2 了解导数的运算法则,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学习过程 一 知识梳理。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一般地,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为。2.导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函数在区间上有定义,若无限趋近于0时,比值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则称在处可导...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整体课堂比较流畅,学生参与积极度高,小组加分奖励实物制比较能刺激他们的积极性。要持续进行下去,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主动性。一点其他反思 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 空的容器 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 空的容器 里 灌输数学 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 数学活动经验 兴趣爱好 社会生活阅历等...

导数的计算 第一课时

高二数学学案 使用时间 2014年1月5日编印者 审定者 高二备课组。一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应用由定义求导数的三个步骤推导四种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2 掌握并能运用这四个公式正确求函数的导数 二 自主学习 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斜率,物理意义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那么,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