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 2023-11-16 20:45:04 阅读 7479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

4.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揣摩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题目导入法。从题目“最后一课”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这种情形下的最后一堂课,会出现哪些情况?你希望这样的最后一堂课怎么上?

2.背景知识介绍法。介绍有关普法战争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体会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心情,为本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3.设问激趣法。设问想象:如果有一天,不再允许你说祖国的语言,不再允许你使用母语,你将如何面对?由这一话题导入。

4.诗歌导入法。由《最后一课》这首诗导入。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

1.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2024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

但由于法国**当时执行了一条**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2.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都德。(幻灯片)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

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头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

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下面老师为大家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一方面注意生字、生词,同时也要感知文意。

2.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七年级语文教案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A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a 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想。领会以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阿尔萨斯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这一阅读 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和步骤。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教师表情朗读课文,提示学生边听边看,头脑 现形象,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2 请一位同学到台前复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6《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开端 贪玩幼稚怕老师。发展 感到诧异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样爱国。高潮和结局 理解 敬爱老师。归纳小弗郎士的形象及意义 小弗郎士在 中是一个变化 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小弗郎士在文章中的作用 本文以小弗郎士,即 我 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他又是 的主人...

最后一课 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内容摘要 最后一课 是一篇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心理 语言 动作的 来学习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并体验主要人物的情感。关键词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爱国情怀。教学目标 1 通过 最后一课 与平日上课氛围 学生 老师等的对比 讨论,感受 最后一课 严肃 悲壮的氛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