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二化学第四章《电离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下面从七个部分阐述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作用地位。
本章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包括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等,《电离平衡》这节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两个部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形成概念,第二节课学生讨论、练习,巩固应用概念。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与学过的“电解质”、 化学平衡”等相关联,电离平衡是属于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学好本节可以巩固化学平衡理论,也是对“平衡”体系的拓展,是学习后面几节知识的基础。“电离平衡”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性知识的概念同化学习策略, 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化合物分类方法和溶解平衡;又储备了强弱电解质、化学平衡等知识基础,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本课开展科学**成为了可能,但高二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微观想象能力较弱,由于上章学习了化学平衡这一难点教材,学生对平衡问题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通过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依据“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结合实际,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
2 .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弱电解质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等问题,让学生学习观察实验、分析数据、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加工、处理方法。
2 通过列表对比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学习理论性知识的概念同化学习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图表分析培养学生看待事物“一分为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重点难点。
电离平衡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电离平衡过程是微观过程,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教材上无实验,无数据,学生很难理解,所以电离平衡概念的建立、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为教学难点。
我采用了以下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是动画模拟强、弱电解质电离的微观过程,加强理论知识的直观教学。 二是运用“手持技术开展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三是列表对比,让学生借助化学平衡知识的迁移学习电离平衡的特征,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五、教法学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式学习法以及多**技术和手持技术的优化组合 。
六、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实验验证—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
引入新课:展示美国宇航局航天器拍摄的地球**,向学生介绍地球表面70%以上的是海洋,很多的物质溶解在其中。物质溶于水后与水会发生相互作用吗?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学生可得出物质在水中有的电离,有的不电离,自然过渡至下一环节。
复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回顾溶液导电性实验,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同浓度的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为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分析可得出: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均电离,但电离情况不同,让学生观察美国教材上的**,并补充实验数据 25摄氏度0.1m hac 每10000个分子里有132个hac分子电离成离子。分析得出:
电解质的电离有的完全,有的不完全。指导学生回顾根据电离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弱电解质。
随后,让学生观察动画,电解质溶液中溶质微粒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吗?醋酸溶液电离后溶质微粒数发生变化了吗?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电离有的可逆(如ch3cooh),有的不可逆(如hcl)。此讨论也为以后学习盐类水解埋下伏笔。
区分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后,“猜想及实验验证电离平衡”成为下一阶段师生共同探索的课题。
让学生猜想“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同时指导学生查阅词典中“平衡”词条,类比以前所学的动态平衡给电离平衡下一定义。
学生通过对比很容易猜想出“弱电解质才存在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的基本要点”。
这时,学生虽然猜想了,但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实证,传统教学由于实验技术无法达到要求,只能告诉学生“这是对的”,本课采用我的研究成果,设计【**实验1】,让学生分析实验图像,验证猜想。
然后,对比化学平衡,得出电离平衡的特征,加深理解。
当介绍“变”这个电离平衡特征后,哪些因素会对电离平衡产生影响呢?师生进一步**。
从给出一组数据可以引出内因对其影响,对比化学平衡,可得出内因占主导,但外因也会影响电离平衡。
浓度、温度、压强是影响化学平衡的外因,哪些外因会对电离平衡产生影响呢?显然压强对溶液影响可排除。
浓度如何影响电离平衡呢?针对【**实验1】所得图像提出“离子浓度为什么会下降?为什么醋酸比盐酸下降得慢?”两个问题,学生得出证明弱电解质溶液中确实存在电离平衡的结论。
温度又是如何影响电离平衡的呢?利用手持技术开展【**实验2】,稀释冰醋酸,测量离子浓度及温度的变化。
实验发现离子浓度先增大后减小。为什么呢?
同学分析可得出“前段离子浓度增加是因为稀释醋酸的过程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在增大,溶液的体积也在增大,但离子物质的量增大占主导,后段离子浓度减小是因为溶液体积增大占主导。得出“溶液越稀越电离的结论。发现随醋酸溶液温度的升高,氢离子浓度增大,便可得出 “温度越高越电离”的结论。
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电离平衡适用对象及特征。
认识理论知识的概念同化学习策略。
并布置适量思考题和作业。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突出知识主线和重点。
七、教学设计特点
1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启发性。利用手持技术开展**实验是力求把现代化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体现了课程的时代特色;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适当地引入了科技新闻资料**以及国外教材,目的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
2教学过程重视科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本节属于理论性知识,传统实验技术无法达到实验要求,所以教材上没有实验,使得难点难以突破。
备课过程中我查阅大量文献,设计实验,改进方法,使用电导率传感器改善实验效果,成果已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化学教育》上。
3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本节教学多次运用到数据图表分析方法,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概念同化学习策略,精确类比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对比异同:
都具有“平衡”的一般特征,平衡移动原理对二者都适用,区别在于建立平衡的本质不同:电离平衡是由弱电解质的部分电离引起的,影响平衡的外部因素不完全相同。从而揭示相关的概念之间的关联点,将其从不同侧面联系起来,形成概念的整体结构,新概念纳入了相应的概念系统中,使平衡概念体系进一步扩大,学生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电离平衡概念。
说课汇报完毕,请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
1课件中电离平衡特征。
对象弱电解质。
1逆。2 动。
3 等。4 定。
5 变。2 美国教材**加数据 25摄氏度0.1m hac 每10000个分子里有132个hac分子电离成离子。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
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1 教材。化学反应的限度在化学必修2中地51页已经涉及,本节教材是在更进一步的拓展化学反应的限度 是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是从学生熟悉的一个内容出大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利用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培养学生的理解对...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 设计理念 化学平衡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的基础。因此,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剖析和理解化学平衡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设计时,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一节课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较为枯燥,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成为本节课课堂教...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一课时》习题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一 选择题。1 2012 盐城高二检测 so2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则so2属于 a 强电解质 b 弱电解质。c 非电解质d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解析 so2水溶液导电是因为so2 h2oh2so3h hso,而作为酸性氧化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