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发布 2023-11-12 11:05:07 阅读 4465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背影》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积累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差使( )奔丧( )狼藉( )

妥贴( )踌躇( )栅栏( )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悲哀衰弱妥帖诸多。

b.惨淡踪迹栅栏钩留。

c.晶萤交御奔丧狼藉。

d.亏空赋闲谋事踌躇。

3.选出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变卖典质(抵押) 妥贴(恰当,合适)

b.颓唐(失败的样子) 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

c.琐屑(细小而繁多) 家中光景(时光)

d.举箸提笔(筷子) 触目伤怀(心)

4填空。①《背影》作者___是散文家民主战士。

②文中共___次写到背影,实写的是___虚写的是___这样写的作用是。

5、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

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二、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6.本文段选自朱自清的《背影》,可是本段并未写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

7.父亲两番“踌躇”,决定送行,把父亲的矛盾心理表露得淋漓尽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8.文中两次用“终于”一词,表明父亲 ,决心亲自送儿子,更显父亲爱子之心。

9.文中两次用“再三”一词,一写父亲 ,表明父亲对儿子的关切;二写儿子劝父亲表明“我”独行的决心。

10.归纳本段段意。

11.指出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方式,体会其表达作用。

描写方式。表达作用。

12.《背影》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每次的作用各不相同,请把它们对应写出来。

背影”①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作用。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用。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作用。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作用。三、课外延伸。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的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

“没事的,你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太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

”我却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执意要为我买。

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并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

”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3文中写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里的“风风雨雨”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

14文中写父亲“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其中“折了几折”这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15寒伧(chen)”的意思是什么?

16文中写“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好像很轻松”说明了什么?

17.文中写“(父亲)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这里的“吃力”说明的是下项中的哪一项?(

a.我太累了b.我不愿父亲离开我。

c.我内心的难受和激动。 d.我急着上学。

18本文题目是“父亲的期望”,但文中大多用“希望”:“他仅有的希望”,“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希望我能胜过他”,“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等等。试说说“期望”与“希望”的异同及其用法。

四、写作。19.以“感悟背影”为题目,写一篇左右的读后感。

参***。1.chāi sāng jí tuǒ chóu chú zhà

2.d a.帖—贴 b.钩—勾 c.萤—莹御—卸

3.d a.典—当 b.颓唐—失意的样子 c.光景—情形、境况。

4.①朱自清诗人学者②四车站送别开头结尾各一处文章开头写背影,点题并设悬念,中间两次实写是表现父亲爱儿子之深之切,结尾再想起背影,既照应了开头,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6.为后文刻画父亲的背影做铺垫。

7.欲送有难处,欲离不忍。

8.有许多理由可以不亲自送儿子,但都因爱子而排除。

9.“嘱托茶房”次数之多 “不必送”次数之多。

10.父亲决定亲自送行,表现了父亲深切的爱子之情。

11.语言描写“不要紧”是对父亲而言,尽管“事忙”但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就怕别人照顾不妥帖。简短朴实的话语蕴含深切的爱子之情。

12.①篇头点题,引起下文。②集中刻画,把情节推向高潮。③对“背影”的动态进行补充,深化主题。④照应开头,引人回味,增加感情的深度。

13.不能。“风雨”指自然现象,词重叠后的“风风雨雨”指生活道路的艰辛与坎坷。

14.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细心的关切(父亲怕钱放不妥贴,怕“我”丢失)

15.丢脸,不体面

16.说明父亲对孩子尽了责,看到了希望,又是为了不让孩子担心。

背影第一课时练习

背影 练习学案。一 背影 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字。人,家七年级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散文。二 正音练习 给加底线的词注音。交卸奔丧橘子迂腐。琐屑栅栏差使 踌躇 蹒跚颓唐举箸簌簌 三 选词填空。a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 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a 惨淡 b 凄惨...

背影 第一课时

背影。一 教材分析。1.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就是语言朴素自然,清新隽永,意境优美,感情真挚 敦厚。这些特点的把握,必须建立在一个 读 字上。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分三步进行,这三步的基础就是 读 1 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线索。2 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3 读课文,领会作者语言特色。2.在 读 讲课文...

背影第一课时

献县现代私立学校讲学稿。八年级教学时间 8月21日主备人 宋冬艳课题 背影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解决本课字词,了解作者。2.有感情地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生活中时时有感动 处处有感动,他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可以是一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