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思》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2 10:00:07 阅读 1200

《桥之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3.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2.通过自立、合作、**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3.广泛查阅资料,拓展知识。

4.结合单元主题,收集整理有关桥的资料,办展览会,把语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桥,体会桥的神奇、美丽。激发创造美的意识。2.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的第三小节是理解的重点,抓其重点词句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

2.第二小节描写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难度。三、教学突破。

1.结合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利用收集的各种资料感受桥的神。

奇、美丽。2.利用课件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加强朗读,展开想像,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四、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2.多**课件。3.关于桥的**、资料。五、教学课时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老师现在就带大家去游一游。(多**课件**一**片)

2.同学们,在游玩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桥多,桥美。)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桥的诗歌。

3.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出本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1)有哪些材料的桥?(2)桥有什么样式?(3)桥有什么功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诗歌,理解主要内容。

2.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3.小组合作读文:

1)分小节轮读课文,检查课文是否读得正确。(2)把自己读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在小组内共同解决。(3)小组齐读诗歌。4.检查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1)老师出示词语卡,学生认读并理解部分词义。(2)从词语中抽出本课生字,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5.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并说说各节的内容大意。(三)精读课文,感受品悟。

1.读一读:出示刚才归纳的重点问题(1)有哪些材料的桥?(2)桥有什么样式?(3)桥有什么功能?请大家带着问题,再读诗歌第。

一、二小节。2.填一填:

各种各样材料的桥桥的样式桥的功能。

学生如填不出,可叫他反复阅读诗歌,填好后,多读几遍这些句子,加深对桥的印象(可**对照,更直观)

3.提示引读:(在学生朗读中**相关多**课件)

1)有各种各样不同材料的桥,你知道哪些了?学生读: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

2)还有各种各样不同式样的桥,你又知道有哪些?学生读:有横在溪水上的独木桥……石拱桥……浮桥……斜拉。

桥……九曲桥……立交桥(指导读好相关句子)(3)这些桥有着什么样的功能呢?学生读:“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

它们的基本功能都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4.看见那么多美丽的桥,这些桥都是有形的,看得见的。世界上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却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桥,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桥吗?

请同学们读诗歌第三小节,看看谁能最快找到这种桥。指名汇报。

5.这种无形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指导读好第三小节第一段。

6.这无形的桥在**呀?学生读: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

7.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句话的理解。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8.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到这种桥从古到今,从外到内处处存在,让世界变得和谐、美好。

9.延伸表达,抒发情感。桥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呢?跟伙伴说说你的“奇思妙想”。

四)齐读全文,选喜欢的句段,熟读成诵。

桥第一课时

课题 25 伯牙绝弦课型 精读课课时 第一课时主备人 薛春梅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 1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我要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3.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学习流程。检测指标 1 听写生字,能正确书写。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法导航。资料储备...

桥第一课时

桥。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6个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咆哮 狞笑 拥戴 放肆 呻吟 搀扶 祭奠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等词语。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3 感受洪水来临时情况的危急。4 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老书记舍己为人 对党忠诚的高尚品质。5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 引...

《桥》第一课时

16 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 咆 哮 等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等词语,理解词语意思。2.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初步感受的人物形象,体会洪水的可怕。4.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景与气氛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