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地形图教案《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2 01:20:04 阅读 5376

优选精品文档共享共进共赢。

1-4地形图教学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及区别2.能够在地图上区分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3.掌握五种基本地形各自的特点,并能够根据**判断地形。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具体地形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2、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根据地图判断地形类型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深化学生对地图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主动并正确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及实际判断难点:区分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及实际判断。

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地图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在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什么是比例尺?他有哪三种表示形式?新课导入:

优选精品文档共享共进共赢。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一、自学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主学习(略读课文,建立知识树,撑起自信的天空)1.什么是海拔?海拔又叫什么?__2.什么是相对高度?

3.世界(中国)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多少?__

中国陆地海拔最低点是**?__其海拔是多少?__两者的相对高度是多少?__2)、合作交流。

4.为什么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

5.什么叫地形?其基本类型有那些6.平原的特点丘陵的特点山地的特点高原的特点。

盆地的特点。

二、精讲点拨。

1.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优选精品文档共享共进共赢。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三、用学达标。

1.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p26活动b):

a.海拔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___的垂直距离,又叫做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海平面除外)的垂直距离,叫做。

b.图中,表示相对高度的数据有表示绝对高度的数据有。

c.图中,a点的海拔是b点的海拔是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

2.揭西县最低处鲤鱼沟(海拔3米)与最高峰李望嶂(海拔1222米)的相对高度是。

3.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是。

4.从相对高度、海拔两方面比较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特点。(列表)

四、梳理小结。

梳理知识)本堂课所学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

优选精品文档共享共进共赢。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形图。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陆地地形。

1、地形定义2、基本地形类型。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六、课后反思。

海拔和相对高度是两个关于地形的基本概念,学生相对好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五主要是将两者在示意图上进行对比以增强学生们对两者的区分。而五种基本地形各自的特点相对来说难以识记和区分,因此我让学生结合定义和课本上的**进行讨论怎样更好地区理解和记忆他们并能够根据**判断地形。经过讨论后,找代表进行讲述,对讲的好的进行表扬加分,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收效良好。不足之处在于小组讨论时,有些同学浑水摸鱼,没有认真思考参与讨论。

初中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 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理解等高线 等高距和等高线地形图,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3.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画硬币山等高线图和 ...

等高线地形图第一课时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 1.区别海拔 绝对高度 与相对高度。2.总结同一幅等高线图特点。3.等高线地形图中各种地形的判读。4.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区域海拔高度的判读。导学流程 一 知识链接。补充材料 等高线 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二 基础感知...

《中国的地形》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三 资源。湖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地理 八年级上册教材。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 课件。相关 和 多 教室。四 教学设计方案。五 教学过程设计。六 评价与总结。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注重应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