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文思路清晰,语言形象、生动,在写法上很有特点,是学生学习阅读、习作的范例。第1自然段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下面四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的。
其中描写潮来时按由远及近的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处于初步的认识阶段,掌握和养成需要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学生大部分没见过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想象成画面,是难点, 需要借助电教手段。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丽景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卡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大体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
3.从对资料的介绍及诗句的描写中,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 吟诵古诗,引入情境。
1.同学们,宋朝诗人在《十七日观潮》中写道: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观察思考。
二、自主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
4.重点指导“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自主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用铅读笔做批注。
四、展示资料,理清顺序。
1.同学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各个小组展示交流,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做天下奇观?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2~5自然段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其中描写潮来时按由远及近的顺序。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板书设计。潮来前。
观潮 { 潮来时 (远一近)
潮来后。
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4 理清顺序。1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 观潮 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很有顺序的。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屏幕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传来隆隆的响声...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邱庄镇津海小学刘光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 潮 称 盐 笼 罩 蒙 薄 雾 昂 沸 贯 旧 恢 等十三个生字,认识 屹 鼎 崩 等三个生字,并能按一定的规律积累词语,做到正确朗读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并能给课文分段。3.情...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观潮总课时1本课时1 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 宽阔 笼罩 薄雾 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沸腾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奔腾 漫天卷地 依旧 恢复 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1.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