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0 17:30:04 阅读 5496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唤起亲情体验。

以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新课。二、走近作者。

朱自清,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

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本文写于2024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发表在当时的《文学周刊》上。

文章发表后,广为传诵,并一直作为语言教材。当年,朱自清先生逝世后,有些中学生拿着报纸悲痛地说:“写《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

”可见本文的影响之大。三、讲授新课。

1.自由速读,感受内容。

教师:本文写出了至诚的父子之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dèi。2.掌握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交卸(xiè)狼藉(jí)簌簌(sù)赋闲(fù)颓唐(tuí)蹒跚(pánshān)(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狼藉踌躇蹒跚3.学生速读课文,讨论问题。

1).文**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第二层(第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6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第三部分(第7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3).

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样的感情?(中心意思)(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4.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加深体会中心。5.理解第。

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

二、三段?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 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

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

父亲背着学生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扫除了文字障碍,分析了段落层次并概括了中心意思,弄清了第。

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寻这种感情当时难以体会到的,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

是通过某个动作的流露,还是通过身体形态的表现?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使我们终生难忘。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反复朗读第六自然段。

2、熟记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并组词造句。

《背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背影。朱自清。备课者 朱冬云 目的要求 1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2 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3 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 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重点 望父买橘。难点 情境教学 朴实的语言的表达...

《背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背影 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 我 对父亲的眷恋之情。语言质朴无华,触人心弦,读之潸然泪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教学中,宜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采用朗读 研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以及对文章重点...

《背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背影 作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一直是传诵不断的名篇。每次上这节课也都希望能够有所改变。这次采用 四 字统领法,解构全文。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听读课文,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文章朴实 饱含深情的语言。2 学习体会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形象 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