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9-12 16:35:53 阅读 2470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9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思、床、前、光、低、故、乡”7个汉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4、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认识本课9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3、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2、师谈话: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喜欢月亮,他们还把月亮写进了诗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你月亮的古诗—《静夜思》。(师板书课题:静夜思)

3、齐读课题,认识“夜、思”两个字,注意都是整体认读音节;指导“思”字的书写:上下结构,心字底略宽。师范写。

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着什么。)(相机简单介绍作者李白:

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一生写了很多很多诗,在他的诗里,经常会出现月亮。)

4、师过渡:大诗人李白在这个安静的夜晚,究竟看到了什么,又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师**《静夜思》配乐朗读录音,生认真听,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2、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师出示自读要求:(1)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认一认。

(2)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3)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古诗和始终的生字。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床、光、望”是后鼻音,“疑”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确。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一认,**车读一读。(3)指名学生为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卡片,用多种方式(**车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强化学生的识字效果。

5)做“摘星星”的游戏:用卡纸做成香型的形状,将生字藏在卡纸的反面,生摘一颗星星,读出反面的生字,就把星星送给他。

4、生交流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的。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做动作来帮助记忆。

如:“思、床、故”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加以记忆,“举”与“兴”、“乡”与绞丝旁可通过比较记忆。5、再次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指导汉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汉字:思、床、前、光、低、故、乡。

2、学生认读汉字,找出它们在课文中的位置,并适当扩展组词。3、学生自主观察汉字的笔顺,想一想如何才能把汉字写漂亮。4、指名学生交流以上汉字的笔顺和书写方法。师范写并讲解:

乡”前两笔都是撇折,要注意上下排列整齐,最后一笔长撇不宜过短,要与整个字相称;

前”的第三笔横画要写长一些,盖住下半部分;“低”字的最后一笔点不能忘了;

床”是半包围结构,“木”要写得半藏半露。(学生书空)

5、生描红、仿写、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学习了他写的《静夜思》,还在诗中认识了很多的汉字朋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古诗。

静夜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静夜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认识 个生字,会7个等四个生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观察与说话的能力。教学重点 朗读 背诵古诗,认识 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 有韵律地朗读 背诵诗歌,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意境。教具准备 课件 生字卡。教学过程 一 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电脑放夜空课件。小朋友你...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6 静夜思。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教学总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2 学会四个生字 目 耳 头 米 会认 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十个二类字。3 会观察夜晚...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 个生字,理解诗中的词语。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理识记。5个生字。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课时。教具 多 电脑。教学方法 字理识字 析词 法。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我们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