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学案

发布 2023-05-20 08:17:28 阅读 8014

《苏武传》学案3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文化知识。

2)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课文分析。苏武传》

一.时代背景。

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被扣留,并被迫投降。

二.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苏武出使匈奴。

介绍苏武出使前在汉朝的情况并介绍苏武出使的时代背景、目的及出使的随行人员。

第二部分(2段~8段)苏武在匈奴的出使经历。

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2~4)匈奴内乱。

首先介绍苏武出使前匈奴内部已经出现的预谋,并介绍事件涉及出使人员,在预谋失败后,苏武受牵连受训,苏武为不辱使命,以自杀谢罪。未果。

第二层:(5)卫律劝降。

卫律以死威胁,胁迫苏武投降匈奴,结果失败;卫律又以**后禄引诱苏武投降,都被苏武拒绝。卫律劝降失败。

第三层:(6)牧羊北海。

匈奴首领单于以艰苦的环境折磨苏武以迫使苏武投降,结果失败。

第四层:(7~8)李陵劝降。

李陵投降后,来劝苏武投降。李陵叙述苏武出使后,苏武家境的变化。哥哥自刎,弟弟自杀,妻子改嫁,子女无音信的情况,以汉朝对不起苏武来劝苏武投降,结果失败。

第三部分(9段~10段)苏武归汉。

介绍苏武归汉的过程及归汉时苏武和他的使团的情况。

文章写作特点。

1、大量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衬托主要人物。

使臣张胜请降与苏武不畏威胁的对比突出苏武的精神。

卫律的投降与苏武的拒降形成对比。

李陵的投降与苏武的拒降形成对比。

汉朝对待苏武与苏武对待汉朝的忠心形成对比。

这些对比都是为衬托主要人物苏武的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2、通过对人物地言行的描绘来表现人物。

如苏武以自杀来表示不辱使命,苏武对待卫律、李陵的劝降的激烈言辞,苏武不忘持使节牧羊北海。

3、通过对苏武的处境的描写来表现苏武的爱国精神。

例如:文章的第五段写苏武被囚禁地窖及北海牧羊的境遇的艰苦来表现苏武的精神。

4、选取典型事件,在事件的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

对于卫律的威胁,苏武和张胜有不同的表现,对于使团有辱使命,苏武以死谢罪,张胜无所表现,对于汉朝对臣子的态度,李陵和苏武持相反的态度,在这些矛盾中,突出苏武的忠心为国,坚贞不屈的精神。

总之,作者塑造苏武的形象相当成功。文章不是机械地铺叙历史事件,而是经过高度取舍剪裁,集中笔墨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及在异国十九年的种种遭遇和表现,主题鲜明,形象突出。李陵劝降和送别两节,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刻画、烘托苏武,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节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文章的主旨。

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相关资料。

一.关于《汉书》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叙西汉百三十年间史实。

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朝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仁人志士,都有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寄寓有作者的爱憎与批判。

班固撰史,曾受官方干预。班固既对司马迁的史学观点有明白的批评,也流露出对他身世际遇的同情,更隐然透露出自己奉旨修史时如履薄冰的忧惧。后来《汉书》由私史而变为官史,是它不同于《史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汉书》从学术与文献的角度,不独在《史记》原有纪传中增加了学术与经世的文章,更增设学术事迹纪传,特设《艺文志》讲论学术源流。把文化学术纳入史的视野,是《汉书》的一大贡献。

二.《汉书》的作者。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的家世,素有边疆豪强、慷慨任侠的传统;及其祖父班穉、父亲班彪,逐渐形成儒学正宗的家世传统。

班固幼承家教,博学好文。《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写成的。

汉书》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苏武传》《霍光传》、《王莽传》等。其中最为世人传诵者是《苏武传》。

《苏武传》导学案

宝坻区大钟高中导学学案。参 全班一起自习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请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1 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明确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 真金不怕火炼 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

苏武传读后感

读 苏武传 有感 一 端一杯清茗,翻开泛黄的书叶。看到赫然醒目 苏武传 苏武,这个大汉臣子。坚贞不屈北海牧羊十九载,我仿佛看到在茫茫的草原之上,一个背影携着正义从地平线上缓缓出现,渐近,渐近 神情悲愤 面目刚毅,眉头的皱纹记载了那些苦难的日子,诠释了精忠报国的最高定义。天汉元年瑅便单于继位,恐怕汉朝...

苏武传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苏武传读后感 一 读 苏武传 也不应该强迫自己读出苏武的忠诚。这只是苏武的生存状态,是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的报恩者和把 臣事君,犹子事父 作为自己最高行动准则的儒生的生存状态。细读文章,李陵的生存状态真实感人。他没有卫律幸福,他虽然投诚,却始终以投诚为耻。他没有苏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