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苏武传

发布 2022-07-08 11:55:28 阅读 2388

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预习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2、预习课文,大致疏通文意。

二、课堂教学:1、学生简介背景:

教师掌握: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精品文档。

欢迎来主页**---精品文档。

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3、生读课文,标注重点实词虚词。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自己不懂的内容。5、合作讨论。

班固是怎样用对照、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6、以班级为单位,交流补充。

四、布置作业:赏析《苏武传》中的人物形象。

精品文档。

《苏武传》学案

苏武传 学案3教学目标。1 学习古代文化知识。2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课文分析。苏武传 一 时代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 前121年 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公...

《苏武传》导学案

宝坻区大钟高中导学学案。参 全班一起自习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请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1 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明确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 真金不怕火炼 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

苏武传读后感

读 苏武传 有感 一 端一杯清茗,翻开泛黄的书叶。看到赫然醒目 苏武传 苏武,这个大汉臣子。坚贞不屈北海牧羊十九载,我仿佛看到在茫茫的草原之上,一个背影携着正义从地平线上缓缓出现,渐近,渐近 神情悲愤 面目刚毅,眉头的皱纹记载了那些苦难的日子,诠释了精忠报国的最高定义。天汉元年瑅便单于继位,恐怕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