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1、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及《历史与社会》全册。
3、试卷结构和内容分布:《道德与法治》与《历史与社会》各占50分,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道德与法治》选择主要考查时事政治、中学生活的意义、少年梦想的特点、学习方法、友谊、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挫折等方面的知识点。
非选择题涉及范围包括1-4单元,考查发现自己、师生关系、网络交往、孝亲敬长、生命等方面的知识点。《历史与社会》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典型区域分布、宗教分布、人文特点、河流特征及地理位置自的判读。非选择题部分考查湄公河平原及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并进行知识的迁移。
同时以尼泊尔为例,考查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1、突出学科本位:七年级社会主要是地理知识,对于地理的空间感及区域的分析能力要求高。因此,本次试卷在立意、选材、设问上都是加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
七年级法治主要学习内容与学生个人息息相关,所考察内容侧重在情景分析。
2、立足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度解读教材,从教材出发,适当拓展,有效回归,注重三维目标的搭乘。本次考试的很多题目是从课本基础知识出发,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提升。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1、成绩分析。
xx及格率:60分以上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优秀率:85分以上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
2、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从整张试卷来看,《道德与法治》的选择题较简单,非选择题也是以基础为主,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历史与社会》部分第3和第10题选择题较抽象,有区分度。非选择题考查对比、分析、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有区分度。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在《道德与法治》部分,选择题失分率不高,主要的失分点在于没有结合材料去分析;对材料的理解不透彻;《历史与社会》部分主要失分点在于对于抽象化知识点得理解,以及知识点迁移和运用能力不够,基础也不够巩固,对地图的空间认识不足。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要写出学生答题出现的典型错例,剖析造成错误的原因。
1. 未按照分值答题。例如:社会12(2)为8分,12(3)为2分,许多学生分析的点数是一样多的。
2. 未结合材料。例如法治(3),学生看到题目觉得是平时的基础知识点,就直接将所记忆的写上,二忽视了结合材料,造成失分严重。
3. 知识迁移概括能力不够。许多学生看到尼泊尔、中亚等较陌生的地理区域,就觉得心慌,影响了情绪。
同时由于空间感知能力不强,对于新题型的知识迁移能力也较欠缺。比如:社会选择题第3题和第10题,与经常所见气温降水图和经纬网图不一,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容易造成失分。
11(3)**题中亚北部地区是适合种植小麦还是水稻,由于对小麦和水稻的生长习性掌握不熟,导致判断错误而失分。12(3)对尼泊尔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可以参考山地之国瑞士,由于知识迁移能力不强,造成失分严重。
四、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
在课堂中,除了落实基础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区域的分析能力。多举例一些课本外的地理区域,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记录片等形式,增强地理空间感知。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增强对于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2、对命题与评价建议。
本次命题的难点与创新部分在于《历史与社会》11.12题,对考查学生能力很有帮助。也给与了我新的教学启示,希望有更多的新题型与导向的出现。
七年级社思科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一 试题分析。1 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1 考试范围 七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及 历史与社会 全册。3 试卷结构和内容分布 道德与法治 与 历史与社会 各占50分,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道德与法治 选择主要考查时事政治 中学生活的意义 少年梦想的特点 学习方法 友谊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挫折...
七年级地理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本次试题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单选题40分,第二部分为连线题10分,第三部分问判断题10分,第四部分为综合题40分。总体上看题不是很难,但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不是很理想。最高分91分,最低分18分。相差73分,50 60分学生居多。分析如下 一 具体分析,本试卷...
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本次语文考试卷面试题满分120分,另有书写附加分3分。考试内容涉及包括汉字的拼读与书写。同音字的辨析。词语的正确理解。内容信息的提炼概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名着阅读。背诵默写在内的语言积累和运用,分值为20分 阅读包括课内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和两篇记叙文的阅读,分值为40分 另外有40分的写作,题型...